LCD監視器和CRT監視器在性能上有什么區別?
1.使用陰極射線顯像管(CRT)的彩色監視器和使用液晶顯示屏(LCD)的彩色監視器在圖像重現原理上是有區別的,前者采用磁偏轉驅動實現行場掃描的方式(也稱模擬驅動方式),而后者采用點陣驅動的方式(也稱數字驅動方式)。因而前者往往使用電視線來定義其清晰度,而后者則通過像素數來定義其分辨率。CRT監視器的清晰度主要有監視器的通道帶寬和顯像管的點距和會聚誤差決定,而后者則由所使用LCD屏的像素數決定。
CRT監視器具有價格低廉、亮度高、視角寬、色彩還原好,使用壽命較高的優點,而LCD監視器則有體積小(平板形)、重量輕、分辨率高、圖像無閃動*、節省能耗的優點。因此,價格、色彩還原、使用壽命是影響LCD監視器普及的三大瓶頸。目前,LCD監視器是主流產品,將來*有可能取代CRT監視器。
2. 為什么近距離看感覺LCD監視器的效果沒有CRT的好?
用戶選用LCD主要還是出于好看,而且某些人在近距離看還是覺得沒有CRT效果好,這是兩個因素決定:1、亮度、灰度等級沒有調節好。2、本身傳輸進來的視頻效果不夠好。LCD監視器是高清的,這就存在匹配問題,前端的視頻源無法與后端的顯示設備做到1:1,因此后端顯示設備顯示的圖像質量也就給人感覺沒有CRT的好。因此,在工程應用中還必須選擇與液晶監視器相匹配的攝像機、鏡頭,以及視頻信號的傳輸通路上的其它設備達到帶寬>。6M的要求,否則會影響圖像分級效果
3. 場
在電視發明之初,由于全畫面傳輸的數據量太大,帶寬負荷不起,所以發明了隔行掃描,于是你看到的電視機就會出現通常所說的“掃描線”,其原理就是每兩行顯示一行畫面,每一幀畫面由“上場”和“下場”組成(簡單地來說,上場就是奇數行,下場就是偶數行),于是信息量縮小了一半,電視才被普及。由于有了隔行(TV)和逐行(顯示器)掃描的區別,所以視頻剪輯軟件里都會有一項Field Option,里面有“No Field/Upper Field/Lower Field”,即“無場/上場/下場”。一般用DV帶輸入到電腦里去的視頻都會有類似鋸齒狀的東西,在畫面中物體運動激烈時尤為明顯,這就是場線。所以那些視頻處理軟件還附帶了一個選項為“消場(Deinterlace),因為電腦顯示器是逐行掃描,場信息*是多余的,所以消場尤其顯得必要。(Interlace是把原本不帶場信息的視頻分上下場)如果你發現視頻里有類似橫條的東西在畫面里出現,多半就是場的問題,只要在軟件里Deinterlace一下就OK了。
其實,在一些專業機器上都配備了逐行掃描功能,在這種方式下拍攝的畫面在電腦上觀看肯定是不會有鋸齒了,因為它的拍攝掃描方式與電腦顯示器的掃描方式是一樣。如果你制作的節目只是用于電視上顯示的話,就沒必要理會場的問題。因為一般的家用數碼攝像機,例如索尼的20/30/40E、松下的GS11/15/33/55和JVC的D33/53/73等只提供了隔行掃描的拍攝方式,所以采集之后的影像在電腦顯示器上觀看當然就會因為“場”的不一樣而產生鋸齒現象了。所以有必要在制作節目的時候旁邊擺放一臺監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