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車間需要防潮?除濕機企業新聞資訊報道:紡織、印刷、食品、醫藥等這些物質都是害怕受潮濕空氣影響的,對于任何一個工廠企業來說,如果環境空氣過于潮濕,濕度嚴重超標的話,顯然是不利于車間的正常生產,不能夠生產出高品質產品的;現代化生產工藝的不斷提高對環境的要求肯定也是越來越高了;而受到室外潮濕天氣的影響,大量的潮濕空氣還是會闖進來;因此,這就需要使用除濕機來快速的去除潮濕空氣,并對環境空氣相對濕度予以嚴格控制。
現代工業生產中,企業對材料的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了。梅雨季節,工業從生產車間內總是那么潮濕,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車間內的生產原料和產品都要受潮長霉了。我們平常所言的潮氣呢,它其實是水的氣態形式,潮氣的來源主要是空氣中的氣態轉化。工業車間過于潮濕的空氣會降低生產的效率以及產品的質量。因此需要使用工業生產車間除潮機,快速有效的消除空氣中多余的水分,尤其是在一些降水豐富的地區,特別需要注意使用除潮機來消除空氣中多余的水分。
:0571- 8815 2860 135 7573 8829
每年的梅雨季節是空氣濕度較高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的氣溫處于上升的時候,蒸發量慢慢的上去,加上雨水多,空氣濕度非常高。受潮的倉庫、車間給生產、倉儲帶來大量不必要的麻煩,必須要做好防潮工作,而使用工業除濕機將潮濕清除是防潮的好方法。
日業RY-8168K除濕機適用面積160-220平方米,采用日立、美芝、大金、三菱等壓縮機、符合國家3C認證標準,適用于工業、廠房、無塵車間、實驗室、庫房、地下室、游泳館、檔案室等場所防潮除濕,抽濕、袪霉,空氣凈化!
日業工業除濕機是一種高效節能的除濕方式,已經廣泛應用于*、人防工程、煙草及石化行業、地鐵車站、航天領域凈化工程、實驗室、電訊器材室、檔案室、食品房、制藥或膠片車間、特種玻璃制造、糧食、木材等的除濕干燥和高濕空間的除濕與溫度控制等有除濕要求的場所。
日業除濕機系列實行如因機器本身質量問題整機包修一年。
相關新聞:有一種觀點認為,工業就是工廠、廠房,就是大進大出。由于占地大,在北京這種土地供應緊張的城市不適合發展工業。但事實上,工業并不必然意味著占地多,工業的“去工廠化”已經在發達國家發生,在我國的大都市也將成為一種趨勢。發達國家工業比重的下降與其說是“去工業化”,還不如說是“去工廠化”。盡管發達國家的工業和制造業比重在下降,但是其規模卻在不斷增長,中國僅僅是在2010年以來才取代美國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從這個意義上說,發達國家不是工業在消失,而是工廠在減少。一般而言,價值鏈各環節對生產要素的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每個環節都有自己的*區位。例如,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活動通常需要大量受過高等教育、具有專業技術和*精神的科技人員,高效的信息獲取渠道,良好的信息交流傳遞環境,以及獲取資金的便利途徑等;而生產技術比較穩定的產品加工裝配環節則主要需要大量的普通工人、低成本的生產場所。由于不同國家、不同地區所具有的要素稟賦不同,因此其區位優勢主要表現為某一特定環節的優勢,企業可以根據需要將價值鏈的不同環節安排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運輸、通信技術的發展及其成本的快速下降,價值鏈的垂直分解過程加快并在范圍內配置,發達國家將價值鏈的加工組裝環節離岸外包(OffshoreOutsourcing)到勞動力成本低的發展中國家,而將“微笑曲線”兩端的高附加值環節保留在國內,呈現出“去工廠化”的趨勢。例如,盡管美國加州是世界IT產業的制高點,但是加州的電子產品制造基本上都是在美國本土之外完成的。隨著以數字化制造、機器人、人工智能與新型材料技術的成熟和應用為特征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興起(TheEconomist,2012),“創客運動”方興未艾,制造業本身將像互聯網一樣數字化、網絡化、開放化,利用3D打印等功能強大的數字桌面制造工具,潛在創業者和發明家能夠不仰仗大公司而自己動手完成產品的制造(安德森,2013),生產活動的去中心(工廠)化將進一步深入,借助3D打印機等工具,辦公室、家都可以成為工廠。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土地稀缺的地區發展工業仍然是可能的,只是適合城市的工業是工業產業鏈的非工廠化環節而已。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非工廠化的工業環節的附加價值往往更高,因此發展這樣的工業,不但能夠占用更少的土地,而且能夠具有更好的效益。例如,蘋果公司雖然在美國沒有工廠,但它是世界利潤zui高的電子制造企業②。據美國加州大學和雪城大學三位教授合寫的論文《捕捉蘋果供應網路利潤》一文分析,蘋果公司每賣出一臺iPhone,自己獨占58.5%的利潤,原物料供應國占21.9%,屏幕、電子元件等主要供應商分得4.7%的利潤,而中國大陸工人只能從中拿到1.8%的利潤。從發達國家特別是紐約、東京、倫敦等世界城市的產業發展歷程看,隨著產業融合的不斷發展,很多企業按照產業鏈的要求,對企業的生產活動進行了重新布局,將處于產業鏈中間環節的大規模生產活動向大都市區外圍或其他地區轉移,而把公司總部、研發、設計和銷售中心留在市中心。在廣東成本快速上漲和“騰籠換鳥”政策的推動下,深圳的服裝企業通過把大部分訂單外包而將樣板間、工作室和小批量生產的車間留在本地,反而在工廠雇傭工人銳減的同時實現了訂單的增加(張煥等,2013)。北京也*可以“把制造做虛”,重點發展總部、研發設計、營銷等土地需求少、環境污染小的價值鏈環節,充分利用長三角、珠三角以及周邊河北等地區的加工制造優勢來發展壯大北京的工業。事實上,北京本地企業也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嘗試。小米手機采取輕資產運作模式,操作系統利用安卓來開發,硬件設備采購,生產加工組裝等生產模塊委托給第三方代工,從2010年4月成立到2012年底的兩年多時間就創造了全年手機出貨量719萬臺,銷售收入126億元的奇跡。以樂視為代表的北京軟件和互聯網企業也開始以輕資產、委托代工的模式推動北京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