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貓牌電纜質量認證起源與發展 是怎樣的?
閱讀:591發布時間:2015-5-2
認證一詞的英文為Conforming Certication,即“合格認證”。其定義是,為確認產品、過程或服務*符合有關標準或技術規范而進行的第三方機構的證明活動。目前,質量認證包括產品認證和質量體系認證兩種形式。產品認證是zui初的認證形式,它是“依據產品標準和相應的技術要求,經認證機構確認,并通過頒發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來證明某一產品符合相應標準和相應技術要求的活動。”產品認證的對象是特定產品或服務,它已有數十年的歷史。而體系認證的對象是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它源于上世紀70年代的英國,到上世紀90年代,在短短的20年中有了長足的發展。現在它已成為市場經濟走向成熟化、規范化,大市場質量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近10年來迅速發展的一種更加完善的認證形式。
認證活動起源于商品經濟發展初期。當一個工匠謀求訂戶確認他的產品符合某種規格時,就出現了原始的認證活動。但是,這些活動相互之間沒有,在產品規格的形式和確認程序方面也不規范,因而買主對產品是否符合規格,信心不足。19世紀中葉,一些工業化國家為了保護人身安全,開始制定法律或技術法規,規定凡需要符合政府頒布的規格和程序的某些工業品,必須通過確認。這就是法規性認證或強制性認證的開始。隨著市場經濟的成熟和標準化水平的提高,現代認證已發展成為市場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一個復雜的技術經濟體系。近二三十年間,認證制度幾乎被所有工業化發達國家所采用,受到各國政府和工商界的重視,并獲得了迅猛的發展。
筆者認為,實現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目標的關鍵,在于實現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zui根本的任務之一就是要以實現兩個轉變為目標,著力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以市場為導向,從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入手,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來增加效益。實行質量認證有助于樹立市場經濟所要求的質量觀念。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健全與完善,企業將直接面對市場競爭的挑戰。市場經濟的zui大特點就是公平競爭,而競爭的焦點就是質量。產品認證和體系認證的zui終目的是促進產品的質量不斷提高,zui后形成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這一目的體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兩種不同質量意識與觀念的轉變。首先,是從產品經濟的“符合性”質量觀,轉變到商品經濟的“適用性”質量觀;對商品質量的要求從符合標準和提高合格率的小質量范圍,轉變到商品的結構、功能、款式、品種、包裝、價格、安全、可靠、遵守合同、售后服務和不斷優化的質量保證體系的大質量范圍上來,以“富有魅力的質量”使市場適應消費者現實與潛在的需要。其次,體現了全面、的質量觀。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質量要求,既包括產品形成全過程的質量,也包括管理全過程的決策質量和經濟質量,以“讓顧客滿意”為目的。因此,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能夠力求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時刻想到產品是否適銷對路,備品與備件供應是否充足,問題的處理是否及時周到,切實為用戶提供全過程和的服務,樹立“良好的服務等于企業長遠利益”的觀念。這種實物質量與價值質量的統一,恰恰反映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征和客觀要求。第三,體現了“型”和“競爭性”質量觀。質量認證是一項通行的評價制度,也是我國*與慣例接軌的質量監督制度。隨著市場向化的發展,企業的質量管理也要按慣例運作,產品認證和體系認證的依據是等同于標準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這樣有助于產品質量及質量管理向達到和超過*水平方面努力。
貫徹質量認證所依據的標準:ISO9000系列標準能有力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