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第十六屆城市智慧卡創新發展年會在海南澄邁召開。時值城市通卡發展20周年,通卡行業在國家推進新型智慧城市的機遇下,以多元化的發展戰略不斷擴大互聯互通場景;同時在泛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里,正以裂變的速度接受互聯網*的沖擊。為此大會邀請了互聯網、大數據等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在新時代的發展和趨勢。其中城聯數據有限公司總袁建國帶來《共享時代,通卡+互聯網的發展模式》主題分享,提出通卡行業擁抱互聯網的應用研究與思考。
會后,移動支付網對袁建國進行*專訪,進一步了解通卡公司如何運用云平臺、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實現未來的數據交換共享,推動通卡行業的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沖擊下,一卡通的危機與思考
在過去的一兩年時間里,阿里、騰訊通過二維碼技術解決了交通支付的入口問題,并通過提供便捷的支付手段以及打通應用場景和區域,結束了過去將近20年,公共交通領域通卡公司以一卡通為核心的壟斷地位。目前全國40余城市已經上線了二維碼乘車應用并取得顯著效果,交通支付正逐漸從一卡通走向無卡化。不過真正讓通卡公司忌憚的,其實是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運營單位直接繞過自己與互聯網公司合作,通卡公司的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
目前交通支付領域呈現多方競爭態勢,通卡公司危機四伏。對于該競爭格局的形成,袁建國指出,通卡行業發展20余年,資源配置十分封閉的。然而通卡公司的屬性實際只是一個為公交、地鐵和其他公共行業提供服務的公司,一旦自身服務的功能喪失了,通卡公司就沒有存在必要。
如今通卡公司所提供的相關功能應用被替代的現象已經越來越明顯,對此袁建國認為下一步通卡公司必須全開放,并制定一個開放業態下的合作共贏模式,迎接互聯網*的到來。
移動互聯網時代,交通支付已是必然趨勢,互聯網*的入侵速度還會加快。“一旦公交、地鐵公司擁抱互聯網,通卡公司可能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袁建國對通卡面臨的困境十分感慨,尤其是中小城市的通卡公司危機更緊迫,他們只能靠原來輸出的服務得以繼續生存,而一些大城市的通卡公司已一步擁抱互聯網,開始有了技術輸出跳出傳統盈利局限。“因此更加不能封閉、不能拒絕互聯網,而且通卡公司要處理好股東關系,說服以自己為中心去擁抱互聯網企業。”
共享經濟時代,通卡的藍海在大數據挖掘
“互聯網+”助推傳統行業和企業轉型升級,除了能夠在渠道拓展、服務、交互便捷等方面發揮明顯優勢外,真正驅動行業發展的其實還是大數據產生的商業價值。在袁建國看來,通卡行業擁抱互聯網也不是為了APP和二維碼,二維碼其實相當于為異形卡,并非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在共享經濟時代,共享數據的引流和未來導入產出的效益才是通卡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
目前互聯網企業掌握了大部分數據資源,而通卡經過二十年的沉淀和耕耘,其實也有了大量的行業數據沉淀,只是沒有被挖掘和利用,通卡行業的大數據也是一座“金山銀庫”。
一方面是政府的決策需要數據。袁建國指出,從政府層面,無論是城市人口的管理、未來的規劃布局、公共交通的投放以及站點的設置等等,有數據可尋、有數據可依,才是科學與合理的。另一方面是現代商業的大數據應用,從商業層面,通卡行業大數據可以做到整個用戶群體的細分,一來可以實現商業化信息推送,二來可穿戴、移動端用戶的定位服務,可為企業合理的布放網點提供參考,這都是通卡大數據的商業價值。
袁建國認為,發卡費、手續費、沉淀資金是傳統通卡公司的生存三要素,在互聯網時代,通卡企業應該思考如何通過互聯網的手段來從數據挖掘、用戶挖掘和資源共享當中獲得利益,獲得可持續的生存空間。
通卡+互聯網,共享數據才有價值
具體而言,通卡公司如何與互聯網*合作,共享數據產生效益呢?袁建國認為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通卡公司首先要將服務從線下搬到線上,可以節省網點和人工成本;第二,上線公交線路的實時查詢,這是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剛性需求;第三,聚合多種業態的支付形成,把普通卡、二維碼、NFC等融合到APP里;第四,在APP里面導出大數據,挖掘通卡大數據的商業價值;第五,實現后臺的可視化管理。
作為東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信息中心的直屬控股企業北京億速碼數據處理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資企業,城聯數據在通卡行業zui被熟悉的身份其實是TSM平臺服務商。早幾年NFC支付在運營商、銀聯的推動下,零零碎碎有些試點,通卡行業也不甘落后相繼嘗試。在此背景下,城聯數據于2014年底搭建了全國城市一卡通多應用*一級TSM平臺,并且上線不到兩年就有45+城市接入,在NFC支付產業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今以移動支付以二維碼為主流,城聯數據的使命沒有改變,依然服務于通卡、服務于城市。
城聯數據已搭建好城市APP云平臺,可為通卡公司提供標準版、模塊式的平臺服務,以及根據城市的功能需求,單獨開發個性化的服務。基于以上,城聯數據還將打造“品牌共享”新模式。
袁建國向移動支付網介紹說,目前全國已經有幾十個通卡公司建成了本地APP,但真正把APP端口內容用活的非常少,而如何給用戶創造價值和便捷體驗是關鍵。他指出,從用戶規模到市場規模,通卡自身的資源很少,很難與互聯網公司匹配與合作。而通過以城聯數據為紐帶,疊加形成城市群的輸出服務,自然地吸引更多合作方,進而實現技術、應用、收益、流量,甚至資本的共享。“我們會在城市通卡的APP接入共同資源,同時推送本地資源給其他城市,這就是共享經濟下的資源、服務、利益的共享。”
而從城市TSM平臺到城市云平臺服務商,城聯數據的定位也很清晰。袁建國介紹說,城聯數據的目標是為二三線城市做好互聯網+戰略服務,這些城市通常沒有足夠的專業人才與技術支撐相應服務;而城聯數據深耕和服務于通卡行業多年,優勢在于足夠了解通卡行業,可以提供從技術端、資源端到服務端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甚至后期的推廣與運營。
袁建國還透露,城聯數據不會放棄TSM平臺,并且在這幾年與運營商的合作中,也積累了很多數據資源,而運營商一方也愿意將數據共享。下一步城聯數據就是把運營商的大數據挖掘出來,為城市通卡行業提供更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