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醫院污水處理設備70立方/天規格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不論是空氣還是水源對我們都至關重要。水是生命之源,人們可以幾天不吃飯,但是不能幾天不喝水。水是保證機體正常運行的基本。當然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呼吸新鮮的空氣,可是現在的環境卻令人失望。
污水處理設備可以讓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廢水,污水,變廢為寶。還可以二次利用。現在的水資源仍然很緊張,不論是屠宰場還是醫院工廠排放的廢水 都可以凈化,用來洗衣,澆花等,可以循環利用。
醫療污水處理設備新標準
1、新標準對醫院產生的污水、廢氣和污泥進行了全面控制,在強調對含病原體污水的消毒效果的同時,兼顧生態環境安全。
2、在生物指標上,新標準對排入下水道與排入水體的醫院污水提出不同要求。新標準嚴格區分醫院質,同時根據污水去向分為兩個等級,并在原有標準基礎上提出嚴格的控制各級指標。
3、新標準考慮了消毒效果和生態安全問題,針對不同質醫院及污水去向對消毒時間和余氯量均作了明確規定,嚴格了余氯標準的上限。
4、在理化指標方面,對排入地表水體的醫院污水和傳染病醫院污水的COD、BOD5、SS、動植物油、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劑等指標都在原有標準基礎上進行了嚴格的控制,以增強污水處理系統的抗風險。考慮氨氮也消耗消毒劑,對氨氮也提出了嚴格要求。
目前,國內醫院使用的消毒劑以次氯酸鈉為主。雖然價格較低,但平安較差,易于泄露,且氯與有機物作用會生成有機鹵代物,進入水體后造成新的污染,威脅人類健康。次氯酸鈉發生器雖然沒有以上的危險,但其關鍵部件損壞,體積大,電耗和鹽耗都較高,操作管理方便。二氧化氯被WHO確認為一種安全高效的強力殺菌劑,對經水傳播的病原微生物,包括耐氯*的病毒、芽孢及水路系統中的異養菌、鹽還原菌和真菌等均有很好的消毒效果。
鄉鎮醫院污水處理設備70立方/天規格
臭氧氧化體系具有較高的氧化還原電位,能夠氧化廢水中的大部分有機污染物,被廣泛應用于工業廢水處理中。臭氧能氧化水中許多有機物,但臭氧與有機物的反應是有選擇性的,而且不能將有機物*分解為CO2和H2O,臭氧氧化后的產物往往為羧酸類有機物。且臭氧的化學性質極不穩定,尤其在非純水中, 氧化分解速率以分鐘計。在廢水處理中,臭氧氧化通常不作為一個單獨的處理單元,通常會加入一些強化手段,如光催化臭氧化、堿催化臭氧化和多相催化臭氧化等。此外,臭氧氧化與其他技術聯用也是研究的重點, 如臭氧/超聲波法、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法等。
干法——脫硫過程多數屬氣固反應,速度相對較低,煙氣在反應器中的流速較慢,延長反應時間,故設備較龐大,但脫硫后的煙氣降溫較少或不降溫,故不需再加熱(耗能少),即可滿足排放擴散要求。此外,二次污染少、無結垢、堵塞、可靠性高。
(1)BF移動床活性炭脫硫(BF/FW)
用活性炭作脫硫劑,在脫硫移動床中與約100℃煙氣錯流接觸,以脫除二氧化硫,脫硫率90%以上。吸附了二氧化硫的活性炭在再生移動床中與 500~ 600 ℃熱砂(或其它熱載)體合,被炭還原成二氧化硫逸出,用于制硫酸,向煙氣中添加氨用雙層床處理,可同時脫除80%的二氧化氮。
(2)電子束照射法 (EK)
其原理是:含水分的煙氣在電子束的照射下,煙氣中的水被激活裂解成HO、O等強氧化劑,能迅速將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氧化成三氧化硫和五氧化二氮,再與添加的氨化合成硫銨和硝銨,用除塵器收集作為肥料付產品。脫硫率90%,脫硝率80%。整套裝置電耗高,約占廠發電量的10%。
(3)噴霧千燥法(SDA)
它是七十年代發展起來的。它是用石灰獎作脫硫劑,用霧化器將石灰漿水溶液噴入吸收塔內,石灰漿以極細的霧滴與煙氣中的二氧化硫接觸。并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亞硫酸鈣和硫酸鈣。利用煙氣中的熱量使霧滴的水份汽化,干燥后的粉未隨脫硫后的煙氣帶走,用除塵器捕集,脫硫率70~90%;當Ca/S—1.5時,脫硫率為85%,這是~種在濕狀態下脫硫。
在干狀態下處理脫硫產物的方法,亦稱為半干式。噴霧干燥加布袋除塵,脫硫率可達90%以上.允許煤含硫量可達3%,可與濕法相競爭,這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是;因吸收塔出來的廢料是干的,與濕式石灰石法相比.省去了龐大的廢料處理系統,使工藝流程大為簡化,該法的關鍵技術是石灰石漿液的霧化器和吸收干燥塔。現在使用較廣泛的是離心轉盤霧化器。因此,該法在我國應用前景好。
(9)升流式厭氧污泥床過濾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該工藝是適用于水質波動較大,蛋白質含量高的廢水處理,其中升流式厭氧污泥過濾器是將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和升流式厭氧污泥床過濾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和厭氧濾池組合為一體的反應器,該工藝適應于間歇進水的屠宰廢水。
K. Reitzel等〔25〕用鑭改性的膨潤土吸附淡水和咸水中的磷發現,pH超過8.1時,該膨潤土和磷的結合能力受到較大影響,由于硬水中CO32-溶度較高,這種影響在硬水中表現得更為明顯。王峰等〔26〕用鹽酸和煅燒法改性膨潤土吸附磷的研究發現,改性膨潤土的除磷效果隨酸濃度的增加而增加,500 ℃煅燒改性的膨潤土在磷初始質量濃度為10 mg/L、pH=9時對磷的去除率可達92.77%,0.47 mg/L的剩余磷質量濃度已達到廢水綜合排放的一級A標準。
反應階段
根據污水處理的要求的不同,如僅去陳有機碳或同時脫氯陳磷等,可調整相應的技術參數,并可根據原水水質及排放標準具體情況確定反應階段的時間及是否采用連續曝氣的方式。
沉淀階段
沉淀的目的是固液分離,相當于傳統活性污泥法的二次沉淀他的功能。
停止曝氣和攪拌,使混合液處于靜止狀態,完成泥水分離,靜態沉淀的效果良好。經過沉淀后分離出的上清液即可排放,沉淀的目的是固液分離,污泥絮體和上清液分離。由于在沉淀時反應器內是*靜止的,在SBR系統中這個過程比在中效率更高。
沉淀過程一般是由時間控制的,沉淀時間在0.5——1h之間,甚至可能達到2h,以便于下一個排水工序。污泥層要求保持在排水設備的下面,并且在排放完成之前不上升超過排水設備。
生化調試期間,曝氣強度原則上應結合水中溶解氧類控制氣水比,一般好氧區溶解氧的質量濃度控制在1~3mg/L,兼氧區控制在0~0.5mg/L。
其它監控指標主要有COD,生物相、pH值、污泥沉降比。取樣分析頻率為調試初期一般4h取1次樣,中期6h取1次,后期8h取1次樣。
三. 調試注意事項
生化設施的調試,有以下幾點須特別注意。
①設置化料池及配備物料輸送系統對于規模較大的污水處理設施是必要的。
②投加的污泥需盡可能化開,避免垃圾進入生化池,降低污泥使用效率。
③在投加大糞時需做好垃圾的清理工作,避免垃圾進入輸送泵,否則極易引起輸送泵的堵塞。
④需隨時掌握生化池內的COD及溶解氧變化情況,及時補充碳源和調整供氣量。
⑤調試期間生化池pH值控制在7~8.5之間,發生異常及時尋找原因采取補救措施。
反滲透膜分離工藝設計中常見的流程有如下幾種:
①一級一段法這種方式是料液進入膜組件后,濃縮液和產水被連續引出,這種方式水的回收率不高,工業應用較少。另一種形式是一級一段循環式工藝,它是將濃水一部分返回料液槽,這樣濃溶液的濃度不斷提高,因此產水量大,但產水水質下降。
②一級多段法當用反滲透作為濃縮過程時,一次濃縮達不到要求時,可以采用這種多步式方式,這種方式濃縮液體體積可減少而濃度提高,產水量相應加大。
③兩級一段法當海水除鹽率要求把NaCl從35000 mg/L降至500mg/L時,則要求除鹽率高達98.6%如一級達不到時,可分為兩步進行。即*步先除去NaCl 90%,而第二步再從*步出水中去除NaCl 89%,即可達到要求。如果膜的除鹽率低,而水的滲透性又高時,采用兩步法比較經濟,同時在低壓低濃度下運行時,可提高膜的使用壽命。
④多級反滲透流程在此流程中,將*級濃縮液作為第二級的供料液,而第二級濃縮液再作為下一級的供料液,此時由于各級透過水都向體外直接排出,所以隨著級數增加水的回收率上升,濃縮液體體積減少濃度上升。為了保證液體的一定流速,同時控制濃差極化,膜組件數目應逐漸減少。
超臨界CO2 萃取再生法
超臨界流體萃取法再生活性炭是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發展的一項新技術。SCF具有密度大、表面張力小、擴散系數大、溶解度大、傳質速率高、擴散性能好,與固體活性炭不相溶,且對活性炭表面存在活化作用等優點,是再生活性炭的理想溶劑。
方法:依據SCF 萃取原理,利用SCF 作為溶劑,將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機物擴散并溶解于SCF 之中。
特點:研究表明,超臨界CO2 對活性炭的再生效果比較理想,在較溫和的條件下就可達到較理想的再生效率,并且經多次循環使用再生后,活性炭仍能保持較高的吸附性能。其不足之處是:設備投資大,運行成本高。
9)臭氧氧化再生法
方法:臭氧氧化再生法是用臭氧做氧化劑將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機物氧化分解,實現活性炭再生的方法。
特點:臭氧氧化再生會使活性炭表面酸性官能團增多,吸附*的能力下降,所以必須找出合適的臭氧用量,在不改變活性炭表面化學性質的條件下,除去*和其他氧化副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