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傳輸可以突破有線網的限制,利用空間電磁波實現站點之間的通信,可以為廣大用戶提供移動通信。zui常用的無線傳輸介質有:無線電波、微波和紅外線。視晶無線就帶大家快速了解下這三類無線傳輸介質。
無線傳輸模型
一、無線電波
無線電波是指在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射頻頻段的電磁波。無線電技術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聲音或其他信號的技術。
無線電技術的原理在于,導體中電流強弱的改變會產生無線電波。利用這一現象,通過調制可將信息加載于無線電波之上。當電波通過空間傳播到達收信端,電波引起的電磁場變化又會在導體中產生電流。 通過解調將信息從電流變化中提取出來,就達到了信息傳遞的目的。
無線電波特性
1.無線電波在真空中傳播,稱為在自由空間傳播,它的傳播特征為擴散衰減。衰減的定義為:距輻射源某傳播距離處的功率密度同單位距離處的功率密度之比,其值反比于傳播距離的平方。
2.在傳播介質中,無線電波的傳播特性不僅有擴散衰減,還有介質的折射和吸收造成的衰減。
二、微波
微波是指頻率為300MHz-300GHz的電磁波,是無線電波中一個有限頻帶的簡稱,即波長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間的電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統稱。微波頻率比一般的無線電波頻率高,通常也稱為“超高頻電磁波”。
微波的傳輸特性
“微波”通常是指波長在m1—mm1的電磁波,對應的頻率范圍為:MHz300—GHz300,它介于無線電波和紅外線之間,又可分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亞毫米波。微波與低頻電磁波一樣,具有電磁波的一切特性,但由于微波的波長較短、頻率高因此又具有許多*的性質,主要表現在:
1、描述方法:由于電磁波的波長極短,與使用的元件和設備的尺寸可以相比擬,在低頻段由于能量集中其傳播性質用“路”的概念來描述,使用的元件稱為集中參數元件(電阻、電容、電感等);而微波的傳播應利用“場”的概念來處理,使用的元件為分布參數元件(波導管、諧振腔等)。因此低頻電路的電流、電壓、電阻等不再適用,而是采用等效方法處理;微波測量則以功率、波長、阻抗取代了電流、電壓、電阻等。
2、相近,因此微波的產生和放大不能再使用普通的電子器件,取而代之的是結構和原理*不同的微電子元件——速調管、磁控管、行波管及微波固態器件。-與電子管內電子的渡越時間(約為s910-—s1210-2、產生方法:微波的周期在910
3、光似性:由于微波介于無線電波和紅外線之間,因此不僅具有無線電波的性質同時具有光波的性質:以光速直線傳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
4、能量強:由于微波的頻率高,故可用頻帶寬、信息容量大,且能穿透大氣層因此可廣泛用于衛星通訊、衛星廣播電視、宇宙通訊和射天天文學的研究。由于微波的這些特性,使微波在通信、雷達、導航、遙感、天文、氣象、工業、農業、醫療、以及醫學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三、紅外線
紅外線是太陽光線中眾多不可見光線中的一種,由德國科學家霍胥爾于1800年發現,又稱為紅外熱輻射,他將太陽光用三棱鏡分解開,在各種不同顏色的色帶位置上放置了溫度計,試圖測量各種顏色的光的加熱效應。結果發現,位于紅光外側的那支溫度計升溫zui快。因此得到結論:太陽光譜中,紅光的外側必定存在看不見的光線,這就是紅外線。也可以當作傳輸之媒界。 太陽光譜上紅外線的波長大于可見光線,波長為0.75~1000μm。紅外線可分為三部分,即近紅外線,波長為0.75~1.50μm之間;中紅外線,波長為1.50~6.0μm之間;遠紅外線,波長為6.0~l000μm 之間
紅外線通信有兩個zui突出的優點:
1、不易被人發現和截獲,保密性強;
2、幾乎不會受到電氣、天電、人為干擾,抗干擾性強。此外,紅外線通信機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價格低廉。但是它必須在直視距離內通信,且傳播受天氣的影響。在不能架設有線線路,而使用無線電又怕暴露自己的情況下,使用紅外線通信是比較好的。
通過上文對無線傳輸介質無線電波、微波和紅外線的描述,相信大家對無線傳輸介質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也歡迎大家通過了解無線視頻傳輸器深入認識無線傳輸介質工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