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大項目來了,自然資源確權登記項目全面鋪開!
閱讀:250 發布時間:2020-6-10 轉自 泰伯網
25日,《安徽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總體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正式印發。
《方案》明確,從2020年起,利用4年時間基本完成全省重點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2023年以后,通過補充完善的方式逐步實現全省全覆蓋的工作目標。
具體來講,今年6月底前,安徽省自然資源廳要制訂實施方案,啟動全省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同時,市、縣兩級也要在6月底前制訂本級確權登記工作方案。
另外,從今年7月到2022年12月,安徽每年會選擇一批重要自然生態空間和單項自然資源開展統一確權登記:
今年計劃實施的有包括黃山國家森林公園在內的13處保護地、7條/座河湖,2021年有15處保護地、11條/座河湖,2022年有16處保護地、11條/座河湖。
據了解,在安徽《方案》出臺前,我國至少已有27個省(區、市)人民政府印發了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總體工作方案,其他省級方案的時間安排基本與安徽一致。
所有省級方案的計劃,都來自于去年出臺的《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暫行辦法》。按照該辦法,2020年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要在全國啟動,先重點區域、后非重點區域,到2023年及以后實現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全覆蓋。
但今年疫情給原計劃帶來了巨大變數,多數省份直到5月份才開始啟動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以廣東為例,其在方案中明確,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作的組織實施階段從5月1日開始,直到2022年12月31日。
而日前,山東也剛剛公布了全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項目,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與山東省地質測繪院分別中標A、B包,金額分別為277.957萬元和359萬元。
湖北近期也剛明確了今年的工作重點,包括完成長江干流、神農架國家公園確權登記,開展沮漳河、十堰八卦山自然保護區、鄂州洋瀾湖濕地確權登記工作等。
從現在開始,我國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才全面進入組織實施階段。
據了解,自然資源確權登記項目主要有兩類,一是常規的確權登記,二是平臺建設與軟件開發。其中前者是主體,無論是預算金額還是項目數量都遠高于后者。
另外,自然資源確權登記項目的供應商也主要有兩類,一是各地測繪院、勘察院等事業單位,比如在山東*確權登記項目中,中標的就是此類機構;二是測繪地信企業,如新興華安、武大吉奧、南方測繪等。
據介紹,兩類供應商在常規確權登記項目上,幾乎平分秋色,雙方各有優勢。但平臺建設與軟件開發項目,則是測繪地信企業的主場。
有分析指出,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市場將以市級和縣級項目為主,保守預計市場總體規模將超過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