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驅鳥背景
“鳥害”一直是飛行安全的一大隱患。鳥擊事件不僅會造成航空器的損害,嚴重的還會導致機毀人亡。據統計,每年約發生 2 萬次鳥撞飛機事故,已成為危及飛行安全的重大隱患,每年給航空業造成約 9.5 億美元的損失。世界各國想盡辦法驅趕機場附近的鳥群,但目前世界各國的驅鳥設施都在地面上,追趕隨處亂飛的鳥兒總是力不從心,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時,與鳥兒撞擊的機會很少,但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低空,這種鳥機相撞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世界上所有機場驅鳥都是一件大事。
傳統的地面驅鳥設備有效工作高度為 80m。飛機在起飛、著陸、低空飛行階段多處于 200m 的進場高度層。因此,在 80m 以上、200m 以下的高度層內,以及機場圍欄外的區域,傳統地面驅鳥設備無法有效驅除鳥類。市場迫切需要一種新的驅鳥工具來滿足機場試飛的要求。
運用無人機開展驅鳥活動,可有效減少空中驅鳥盲區,進而可有效彌補傳統地面驅鳥設備的不足,成為一種強有力的新興驅鳥手段。隨著無人機系統在智能化、可靠性上的提升,將智能無人機與傳統驅鳥手段相結合對機場低空領域實施驅鳥活動,將擴展驅鳥空間,減少驅鳥盲點,為低空驅鳥這一難題的解決提供一條有效路徑。
無人機驅鳥方式
無人機可按照機場空域要求通過遙控或預編程方式進行固定航線的巡檢飛行,機載的便攜式驅鳥設備將在區域進行執行相關驅趕操作,驅趕手段可包括音頻、激光、驅鳥彈等。由于無人機平臺具備機動性強、范圍廣、效率高、快速響應,平衡相矛盾。
超聲波驅鳥器會對鳥類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令其產生不舒服等反應,但并不致命。配合語音驅鳥器,長期使用,可令鳥類對語音驅鳥器產生條件反射,對語音驅鳥器產生恐懼,從而達到驅鳥效果。超聲波驅鳥器作用半徑一般在 15米左右,因此需要趨近鳥類才能產生效果。將目標定位為飛機快速機動跟蹤鳥群,通過超聲波等方式對鳥類造成非致命傷害,同時語音器形成條件反射,以此實現驅鳥目的。
無人機驅鳥方式的實現
無人機驅鳥空中試驗是將超聲波和語音喇叭通過線纜連接,安裝在機翼下方,在飛行過程中開啟并尋找鳥群。系統主要包括無人機平臺,地面站,機載驅鳥器等。
用于驅鳥任務的無人機在執行任務時飛行高度大約 200-300 米,要求飛行穩定,失速性好,操控性強,通信能力強,飛機重量小、成本低、機動靈活,裝備有自駕儀,具備驅鳥任務規劃所要求的自主飛行控制技術。
小型無人機載重僅有 5kg 左右,而常見的超聲波驅鳥設備重量都在 5kg-50kg之間,重量較小的驅鳥設備功率都比較低,因此需要對高功率的驅鳥設備進行改裝減重,適用于無人機上。
鳥類活動范圍大,活動不規律,要求的操作時間長,因此需要自主飛行的任務規劃來代替手動飛行,減輕操作手的勞動強度,增加飛行穩定性,并隨時通過自駕儀切換或地面站操作即時控制無人機的作業區域。
無人機驅鳥流程
無人機起飛前檢查—驅鳥設備啟動—無人機起飛—地面站監控并驅趕鳥群—無人機降落回收和離場。
南京躍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無人機方案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