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江蘇省委、省政府要求宿遷探索建設“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宿遷市、市政府隨機明確主城區宿城區為“城市公共空間治理試點區”,通過城市公共空間治理集成改革,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程。宿城區迅速啟動實施城市公共空間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從戶外電管線整治到老舊街區改造,從水環境修復到片區綜合提高,從空間秩序整治到黨建基層治理,一場惠及54萬居民的城市公共空間治理攻堅戰全面打響。
提升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需從城市公共空間治理、城市數字化治理、城市規劃等多維度去實行推進。
10月26日下午,宿城區一批新建成的“垃圾分類環保屋”出現在宿城區幸福街道。宿遷市市委書記王昊等市委一行現場實地查看了此次智能垃圾分類環保屋設施設備等。優美的社區環境、完善的配套設施,居民積極的精神面貌,*的管理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務配套均為宿遷市委一行留下了良好而深刻印象。
江蘇漢邦智能有幸參與此次的垃圾分類項目建設中來,這批垃圾分類環保屋在造型、顏色上與小區環境融為一體,同時封閉式的設計讓其相對于傳統分類垃圾桶而言更加干凈整潔。
江蘇漢邦智能分類垃圾房除了監控系統、滿載報警燈、自動滅火、投口照明、電動投口、AI廚余垃圾識別系統、智能觸控屏、智能刷卡掃碼、除臭殺菌、智能稱重系統、清洗洗手池等功能以外,還配以LED宣傳屏、積分兌換機、宣導室以及無人售賣區。宣導室的設立是垃圾分類綜合教育小天地,起到垃圾分類宣傳作用,也可以滿足失物招領、便民閱讀互助點等公益性服務。
江蘇漢邦智能環保屋智能垃圾分類系統整合區塊鏈與AIOT技術,實現用戶投放垃圾的硬件級點對點上鏈,免除數據同步的中間環節,從源頭保障平臺數據的真實性,精確到個人級的垃圾分類投放,同時會對居民日常生活產生的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進行自動稱重,按照重量給居民結算積分,居民分類投放垃圾可以得到相應的積分,手機端和IC卡都會自動進行積分累計,積分足夠時可以隨時兌換生活用品等。
根據小區垃圾日產生量,按需配備了相應的分類投放設備,用于投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配置AI語音識別、人臉識別、二維碼識別等多種智能識別方式、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采用實名制投遞,結合視頻監控系統和管理云平臺,實時監測和追溯垃圾來源,全新技術硬核配置,進一步提升垃圾分類準確率。
多元化主體協同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
相信通過智能環保屋不斷推廣普及及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提高。未來定能為推進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全面融合。并形成長期、穩定、可復制、可推廣的運行方式,使垃圾分類工作實現“1+1”大于“2”的效益!
宿城區更加注重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更加注重探索創新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徑,為全省魅力宜居城市建設創造更多宿遷經驗,江蘇*的殷切期待。
黨建+物業賦能+綜合
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創新,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