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指示桿、視頻監控桿、交通信號桿……這種“標配"在路上隨處可見。當前,城市道路上設置的路燈、監控、路牌等設施,普遍采用的是“單桿單用"的方式,在一個路口同時存在多個桿體現象很常見,既影響城市空間環境,又影響行人通行。為高效利用城市有限的空間資源,保護城市景觀及環境,今年,我區選取中關村西區區域,結合著道路大修、架空線入地,試點開展“多桿合一"工作,對道路沿線的路燈桿、交通設施桿、路牌等進行整合,打造新型城市形態范本。
整合后減少616基單一桿體
高效利用城市有限的空間資源,保護城市景觀、環境,“多桿合一"已成為大城市精細化治理的一種趨勢。針對路口“多桿林立"的現狀,年初以來,區交通委先后多次與市委、市照明管理中心溝通協調、爭取支持,并會同西區辦、指揮中心等區級相關單位多次會商研究,在中關村西區開展試點工作,讓區道路更加集約靚麗。
“城市道路上桿子排排站,不僅影響市民出行,還會給城市形象‘減分’。"區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城區空間資源有限,城區道路上的交通設施桿、指示標牌、導向牌等設置類型、數量較多,‘單桿單用’不僅帶來資源浪費,增加運營成本,也影響道路通行和城市環境。"此次我區在中關村西區試點路段推行的“多桿合一"改造,主要是對西區現有的路燈、違章抓拍、治安探頭、街道監控、路牌及5G共6個專業的單一桿體進行桿體合并。
按目前需求測算,整個中關村西區區域內如果全部“單桿單用",共計桿體1059基。進行合桿優化后,在443基燈桿基礎上便可實現城市管理的功能拓展,區域內共計可減少616基單一桿體,整合率為58%。屆時,空間視覺將大幅提升,道路空間更科學化,道路景觀也更加美觀。
因地制宜產生16類合桿類型
中關村西區西起蘇州街,東至中關村大街,北起北四環,南至海淀南路,改造范圍共17條道路,道路全長約9510米。其中,違章抓拍專業共計37處合桿點位,共涉及違章監控設備39套;街道監控專業共計91處合桿點位,共涉及街道監控設備91套;治安探頭專業共計8處合桿點位,共涉及治安監控設備8套;道路標志牌專業共計216處合桿點位,共涉及道路標志牌478個。根據上桿的點位特點與需求,該園區內會產生16類合桿類型模式。
根據上桿的點位特點與需求等,新型燈桿設計為7米和10米兩種,桿體顏色采用灰色,主桿體嘗試進行了棱柱設計,在桿體2米至6米的高度預留四方向滑槽,滑槽內按合理間距預留好穿線孔,可以實現小支臂探頭、路牌、路牌、治安監控、節日活動掛旗等多方面的需求。同時合桿支臂也一次預留好探頭的接口需求,避免了后期無序的安裝、保證了桿體安全性、城市管理的統一性、環境視覺的一致性。
據了解,每根新桿子矗立在哪個點位,掛哪些設施,都是經過嚴密計算和深入研究的,以充分考慮各部門的需求進行綜合建設,實現精細化管理。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