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態結構和培養特性觀察
1、微生物的形態結構觀察主要是通過染色,在顯微鏡下對其形狀、大小、排列方式、細胞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進行觀察,直觀地了解細菌在形態結構上特性,根據不同微生物在形態結構上的不同達到區別、鑒定微生物的目的。
2、細菌細胞在固體培養基表面形成的細胞群體叫菌落(colony)。不同微生物在某種培養基中生長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征有很大差異,而同一種的細菌在一定條件下,培養特征卻有一定穩定性。,以此可以對不同微生物加以區別鑒定。因此,微生物培養特性的觀察也是微生物檢驗鑒別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1)細菌的培養特征包括以下內容:在固體培養基上,觀察菌落大小、形態、顏色(色素是水溶性還是脂溶性)、光澤度、透明度、質地、隆起形狀、邊緣特征及遷移性等。在液體培養中的表面生長情況(菌膜、環)混濁度及沉淀等。半固體培養基穿刺接種觀察運動、擴散情況。
2)霉菌酵母菌的培養特征:大多數酵母菌沒有絲狀體,在固體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和細菌的很相似,只是比細菌菌落大且厚。液體培養也和細菌相似,有均勻生長、沉淀或在液面形成菌膜。霉菌有分支的絲狀體,菌絲粗長,在條件適宜的培養基里,菌絲無限伸長沿培養基表面蔓延。霉菌的基內菌絲、氣生菌絲和孢子絲都常帶有不同顏色,因而菌落邊緣和中心,正面和背面顏色常常不同,如青霉菌:孢子青綠色,氣生菌絲無色,基內菌絲褐色。霉菌在固體培養表面形成絮狀、絨毛狀和蜘蛛網狀菌落。
二、生理生化試驗
微生物生化反應是指用化學反應來測定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生化反應常用來鑒別一些在形態和其它方面不易區別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生化反應是微生物分類鑒定中的重要依據之一。
微生物檢驗中常用的生化反應有:
1、糖酵解試驗
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類的能力有很大差異,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產氣或不產氣??捎弥甘緞┘鞍l酵管檢驗。
試驗方法:以無菌操作,用接種針或環移取純培養物少許,接種于發酵液體培養基管,若為半固體培養基,則用接種針作穿刺接種。接種后,置36±1.0°C培養,每天觀察結果,檢視培養基顏色有無改變(產酸),小倒管中有無氣泡,微小氣泡亦為產氣陽性,若為半固體培養基,則檢視沿穿刺線和管壁及管底有無微小氣泡,有時還可看出接種菌有無動力,若有動力、培養物可呈彌散生長。
本試驗主要是檢查細菌對各種糖、醇和糖苷等的發酵能力,從而進行各種細菌的鑒別,因而每次試驗,常需同時接種多管。一般常用的指示劑為酚紅、溴甲酚紫,溴百里藍和An-drade指示劑。
2、淀粉水解試驗
某些細菌可以產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為麥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變藍色。
試驗方法:以18~24h的純培養物,涂布接種于淀粉瓊脂斜面或平板(一個平板可分區接種,試驗數種培養物)或直接移種于淀粉肉湯中,于36±1°C培養24~48h,或于20°培養5天。然后將碘試劑直接滴浸于培養表面,若為液體培養物,則加數滴碘試劑于試管中。立即檢視結果,陽性反應(淀粉被分解)為瓊脂培養基呈深藍色、菌落或培養物周圍出現無色透明環、或肉湯顏色無變化。陰性反應則無透明環或肉湯呈深藍色。
淀粉水解系逐步進行的過程,因而試驗結果與菌種產生*的能力、培養時間,培養基含有淀粉量和pH等均有一定關系。培養基pH必須為中性或微酸性,以pH7.2zui適。淀粉瓊脂平板不宜保存于冰箱,因而以臨用時制備為妥。
詳情點擊公司:
http://www.zvwid.cn/Company_news/Detail/20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