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電纜 網絡設備 無線通信 云計算|大數據 顯示設備 存儲設備 網絡輔助設備 信號傳輸處理 多媒體設備 廣播系統 智慧城市管理系統 其它智慧基建產品
上海舒佳電氣有限公司
暫無信息 |
閱讀:724發布時間:2011-12-16
沒有哪一種能源,像核電這樣讓人糾結:它巨大、清潔的能量,讓人難以拒絕;而它一旦失控后造成的危害,又讓人談虎色變。大電流發生器
今年3月發生的日本福島核事故,給*,也給核電事業蒸蒸日上的中國蒙上了一層揮之難去的陰影:核電安全到底能不能保障?中國要不要繼續發展核電?
人們的目光,再次投向我國核電事業的發源地——位于浙江海鹽縣的秦山。在這里,我國大陸首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已經安全穩定運行整整20年。
20年前的12月15日,在這座鮮為人知的小山腳下,我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運營、自主管理的秦山核電站成功實現并網發電,實現了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鑄就了中國核事業從軍工到和平利用的歷史豐碑。
20年后的今天,這座按原型堆設計、建設的核電站,正以不亞于商業堆的優異性能,向華東電網輸送著*的綠色電力。大電流發生器
正如*公司黨組書記、總孫勤所說:“秦山核電站20年安全運行的事實向世人充分證明:中國人不僅能自主設計、建造核電站,也能自主管理好、運營好核電站,并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可靠保障能力,讓核電安全、地為人民造福!”
從“零”的突破到zui大核電基地
中國核電在這里發展壯大
面朝大海、背靠青山,沐浴在冬日陽光中的秦山核電站寧靜而安詳。大美無言,zui初裝機容量30萬千瓦、設計年負荷因子65%、總投資17.75億元人民幣的秦山核電站,用一連串數字詮釋著“國之光榮”的內涵——
機組能力因子由投運*年的66%,逐步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其中2004年達到99.78%;大電流發生器
自2001年開始,連續取得五個燃料循環的長周期安全運行業績,其中在第十個燃料循環創造了連續運行469天的國內核電機組紀錄;
2006年第9次換料大修僅用28天7小時,創下了當時國內核電站換料大修工期zui短的紀錄;
世界核運營者協會(WANO)的性能指標平均排名顯示,秦山核電站從1999年249臺壓水堆機組中的第162名,躍升為2004年262臺壓水堆機組中的第14名;
持續20年的環境監測結果表明,秦山核電站沒有發生任何核安全事故,沒有發生任何對環境產生影響的事件,各項環境輻射監測指標仍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大電流發生器
截至11月底,累計發電405億多千瓦時,與同等發電量的燃煤發電相比,相當于少消耗標準煤1600多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4000多萬噸,減排二氧化硫約120多萬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28.8億元,上交稅費20.4億元……
“秦山核電站的意義在于不僅自身實現了安全運營,更帶動了我國核電事業的發展,實現了*總理當年提出的‘掌握技術,積累經驗,培養人才,為后續核電發展打下基礎’的夙愿。”面對記者,為我國核工業奮斗了大半生的秦山核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秦山核電)總楊蘭和說。
此言不虛——大電流發生器
秦山核電站,我國核電的孵化器。在它的基礎上,2004年5月,秦山二期兩臺65萬千瓦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實現了從原型堆到商業堆的重大跨越;2010年10月,秦山二期擴建工程3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4號機組預計年內并網發電;2003年7月,秦山三期兩臺70萬千瓦重水堆機組投入商業運行;2008年12月、2009年7月,秦山一期擴建項目(方家山核電工程)兩臺百萬千瓦機組相繼開工建設。至此,9臺堆型不同、容量各異的核電機組布列在秦山周圍,總裝機容量達630萬千瓦,成為我國zui大的核電基地。
秦山核電站,我國核電出口的*。2000年9月,我國出口、援建巴基斯坦的恰希瑪1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今年5月,我國出口、援建的恰希瑪2號機組提前3個多月通過驗收。中巴兩國已決定:繼續合作建設恰希瑪核電站3號和4號機組,預計將于2016—2017年完工。大電流發生器
秦山核電站,我國核電人才的黃埔軍校。這里不僅走出了中科院院士歐陽予、*院士葉奇蓁,擁有反應堆操縱員174人、操縱員96人,還為中核集團和國內其他核電站輸送各類核電管理和技術人才1500余名,僅擔任核電站副總以上的高管就有30多人;特別是電站自身培養的大陸*35名操縱員,目前成為國內核電的人才,有力支援了我國核電事業的蓬勃發展。
秦山核電站,我國重大裝備制造業的助推器。核電站建設之初,我國能生產核設備的企業鳳毛麟角,壓力容器、主管道、主泵、反應堆廠房環形吊車等設備都得從國外進口。通過秦山核電站和后續電站的建設,一重、東方電氣、上海電氣等重型機電企業迅速成長壯大,成為我國核電設備生產的主力軍。目前,在47種核電關鍵設備中,除了少數幾項,其余均實現了國產化,國產化率由當初的55%提高到目前的80%……
“秦山核電站不僅實現了‘零’的突破,更極大帶動了我國核工業整體科技水平的提高、核燃料工業和核應用技術產業的發展,使我國的核工業得以持續發展壯大,無愧于‘國之光榮’的稱號!”楊蘭和說。
從30萬千瓦到100萬千瓦
自主創新支撐重大跨越
作為“設計于上世紀70年代、建造于80年代、運行于90年代”的原型堆,秦山核電站建設難,安全、運行更難。20年的運行實踐證明,秦山核電站的綜合性能不僅毫不遜色于國內外的商業堆,部分指標甚至超過了商業堆。這一奇跡是如何創造的?在秦山核電站一干就是20多年的朱微之給出答案:自主創新,技術改造,不斷超越。
2010年6月2日12時,秦山核電站的主控室內一片歡騰:其額定功率又從2002年的310兆瓦,安全升至320兆瓦。這是繼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后,秦山核電站取得的又一重大新突破。
為實現這一突破,秦山核電的技術人員攻堅克難,先在2007年利用第10次換料大修的機會完成了發電機定子改造項目,克服了功率提升的技術瓶頸;此后兩年,技術人員奮勇攻關,在zui大限度挖掘現有反應堆、汽輪機等主設備潛力的前提下,采取中幅度提升,把功率提升了7%—8%。*一項,每年可多發電1.2億多千瓦時,到設計壽命期末可多發電14億千瓦時。本次功率提升不僅提高了經濟效益,更為今后機組功率提升和老化管理積累了經驗,對后續電站的功率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除了自身的技術改造,秦山核電還通過自己發明的水下修復技術,勝利完成了技術外援服務。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站1號機組在第二次大修時,在吊籃堆芯底板上發現了從輻照監督管組件上斷裂掉下來的S型彈簧,必須進行及時的水下維修,而當時我國的核電工程水下檢修技術處于空白。
“困難再大,也難不倒秦山核電人!”回憶起當年秦山核電工程技術人員攻堅克難的點點滴滴,66歲的朱微之依然激動不已,“接到修復任務后,秦山核電在消化吸收國內外有關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系列再創新,攻克了水下加工、水下輸送、定位與夾持技術、水下柔性化工裝等關鍵技術,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關鍵技術裝備,于2009年1月圓滿完成了難度極大、風險*的8大類修復任務,為恰希瑪核電站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價值。該項目的成功實施,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具有核電站堆內水下檢修能力的少數國家之一。”
據秦山核電辦公室主任俞江介紹,20年來公司每年都投入技改資金數千萬元,平均每年完成技改項目130多項。秦山核電站共有287個系統,20年間共對270個系統進行了改造、升級,其中有特大項目20多項,重大項目60多項。20年來,秦山核電先后有13項技術攻關和技術改進的項目獲得了*科技進步獎,其中1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4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6項技術項目和研究實驗獲得了中核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自2006年申請*項到2010年底,公司已獲國家*39項,其中發明6項,實用新型33項。今年公司又申請18項,其中發明4項,實用新型14項。
技術創新,超越自我;“國之光榮”,續寫輝煌。短短20年,秦山核電相繼實現了從原型堆到商業堆、從30萬千瓦到100萬千瓦的重大跨越,令世人為之側目。
強化管理、嚴格培訓、培育文化
三管齊下確保安全運營
“我們這里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嚴格按程序辦,一點都不能馬虎!”公司運行部黨支部書記袁智超介紹,“就以反應堆臨界操作來說,我們必須先申請,等條件具備后,經計劃、控制點負責人和大修層層簽字,再開‘工前會’,做到工作內容和風險預期人人心知肚明后,才開始工作。”
“核安全是核電站的生命線,公司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從于‘安全*’這個zui高原則。”楊蘭和告訴記者,20多年來,秦山核電從管理創新、人才培訓和安全文化培育三方面入手,確保核電站的運行*。
在管理創新上,公司積極與接軌,借鑒*管理經驗,不斷創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借鑒國內外核電站組織機構和職能設置的優點,調整、精簡電站運營管理組織機構,建立完善運行指揮體系、技術改進體系、維修管理體系等,確保機組安全可靠經濟運行;以反不良工作習慣為突破口,嚴格執行工作程序,通過對關鍵設備排序、設備故障預想、風險分析等手段,控制運行操作過程中的風險;采用計算機應用技術,實現管理手段信息化,開發、投運了電站綜合信息系統、運行巡檢管理系統等7大信息系統;采用行業標準,對核電站的運行安全水平進行考核評價……
通過強化培訓提高隊伍素質,為核電安全運行提供人才保障。從操縱員吳賅定的成長歷程,足見秦山核電的人員培訓之嚴:兩個月的初始培訓,4個月的基礎理論培訓,13個月的輪崗實習,9周的模擬機操作,9周的主控室影子培訓,8個半小時的筆試……
“通過這幾年的工作,我對核安全更加敬畏,對核電運行更加慎重。”面對記者的提問,這位28歲的小伙子對答如流,其態度之從容、思維之縝密,讓人暗暗稱奇。
“小吳很,但在全公司還不是zui的。”俞江半開玩笑地說,“公司已經建立完善了一整套系統培訓、*上崗、定期再培訓的全員培訓體系,所有運行人員、檢修人員和生產管理人員都經過了崗位培訓,個個都是愛崗敬業、業務扎實、反應敏捷、忠于職守的‘智能型’人才。”
在公司的電梯里,一幅幅五彩斑斕的戲劇人物張貼畫吸引了記者的目光。仔細一看,“規行步矩、嚴格執法”的包拯,代表的是“遵守規程”;“小心謹慎、察疑停報”的司馬懿,代表的是“不確定時暫停”……
“這是公司培育核安全文化的一個小創意。”公司辦主任助理王文龍解釋說,“在用制度約束員工行為的同時,我們更注重用安全文化塑造員工的理念,把安全意識根植于員工的思想深處、安全操作成為他們的自覺行動。”
據介紹,公司堅持每年舉辦核安全文化培訓班,邀請原子能機構專家培訓授課;分期分批選派管理人員赴國外核電站學習考察,不斷提高管理人員對核安全文化的理解和認同。2006年,公司頒布了《秦山核電公司綱領》,人人背誦如流,使“保證安全、保護環境是秦山核電有限公司zui大的責任”等理念入腦入心。2011年8月,秦山核電開展了國內核電行業核安全文化評估,為實現核安全文化的可知、可評、可測進行了積極探索。
安全至上,永無止境。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公司深入開展了核安全自查與評估工作,制定了包括機組廠區防洪、防水淹項目、安全殼內增設非能動消氫系統在內的19個整改項目。據介紹,整改費用預計3.8億多元,所有項目將在2013年底前全部完成。
總楊蘭和辦公室的窗外,就是秦山一期兩臺百萬千瓦擴建機組的施工現場。“這兩臺機組將分別于2013、2014年并網發電,屆時華東地區能源短缺和節能減排的壓力將得到很大緩解,‘國之光榮’將再放異彩!”憶往昔、看未來,為民族核工業奮斗了大半生的楊蘭和不勝感慨,“從*總理1970年提出發展核電的zui初構想,到秦山核電站1991年并網發電,前后20多年,其間幾上幾下、屢經波折。回過頭來看,*央、*的決策是*正確的!”
說到這里,他動情地說:“我國的能源現狀和未來的能源需求,都決定了安全地發展核電是我國的理性選擇。作為中國核電的*,我們將再接再厲,全力打造‘中國核電運營管理*品牌’,讓黨和國家放心,讓全國人民放心!”
智慧城市網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