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成空氣質量問題高發區 物聯網傳感器開始發威
閱讀:302發布時間:2011-12-23
天氣寒冷,人們在保暖時喜歡緊閉門窗,這會導致空氣質量下降。尤其是學校等人員密集的場所,教室里空氣往往非常污濁,嚴重影響學生們的健康成長。隨著PM2.5成為網絡熱詞,教室內的空氣質量問題也已經成為家長們關心的焦點。
近日,多個省市的教委要求學校和師生要重視教室通風問題。“盡量利用體育課及課間休息時間打開門窗,保證新鮮空氣的流通,師生要利用課間和午休時間多進行室外活動。”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說,“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安裝空氣質量探測器與具有通風換氣功能又不會影響教室溫度的空氣新風機聯動。”
為響應家長的呼吁,改善教室的空氣質量,一些學校已經快速行動起來,在教室內加裝了空氣質量探測器、溫度濕度傳感器、換氣通風設備,甚至部分學校已經開始安裝空氣凈化器。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陳烈賢介紹,由于市場上各種空氣凈化器產品質量參次不齊,很多產品使用后對空氣質量的改善并無效果,還有有些產品使用一段時間后就失去空氣凈化功能,而空氣質量又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出,是否改善普通消費者很難去判斷,結果很多空氣凈化器成了自我安慰的擺設,根本沒有發揮應有的功效。另外空氣質量是一個動態的指標需要不斷去監測,不同氣候環境,不同的人群密度,不同的凈化設備都會導致不同的空氣質量,這些可能都是導致空氣質量探測器受到學校歡迎的原因。
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表示,目前我們國內的學生,教室、食堂、寢室是他們一天絕大部分時間逗留的場所,這幾個場所的空氣質量對于他們來說甚至比大氣空氣質量還重要,如果改善這些小環境的空氣質量,給孩子們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宋廣生另外表示,冬季環境污染有四大高危人群,一個是兒童,一個是老人,一個是孕婦,一個是體弱者,胎兒zui容易受到傷害也是室內環境的傷害,一類是有呼吸系統疾病,這四種人群都是室內環境污染的高危人群。所以應該關注冬季的室內環境,或者長時間的關注室內環境的問題。
從市場情況來看,目前的傳感器當屬物聯網型無線空氣質量探測器,這種探測器不僅安裝使用方便,當教室內空氣質量下降時能夠及時啟動排氣扇自動通風,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將探測的空氣指標通過無線方式非常方便地傳輸給云端記錄并分析,這些數據對于學校以、教育管理部門以及社會監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另外作為一項重要指標的溫度濕度也被列入了監測范圍,物聯無線溫濕度傳感器已經成為很多教室的標準配置。
為更好地服務學生,讓家長放心,有學校表示,包括教室、寢室、食堂甚至體育館內的空氣質量、溫度濕度等數據在適當的時候會在網上公開,方便學生家長查詢監督,甚至在條件成熟時可以提供實時空氣質量監測報告服務。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心環境關心健康,我們相信物聯網和云計算在改善空氣質量的進程中可以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