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圖像監測系統 運用科技手段防御水災
閱讀:240發布時間:2016-6-1
中小河流圖像監測系統運用科技手段防御水災
(特力康小向)
近些年,我國多個地區的林地開墾為耕種,使“綠色水庫”遭受嚴重破壞;加之炸山開礦、挖山修路等活動的不斷擴張,山體穩定性越來越差。在面臨長時間的強降雨時,可能會誘發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毀滅性自然災害,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的威脅。
尤其是在4月~10月強降雨集中的季節,突發性的洪水,造成房屋倒塌、公路被堵、大橋被沖斷、莊稼被水浸,使人們幾十年的建設成果毀于一旦,帶來極惡劣的影響。據了解,為確保人們的人身及財產安全,我國有1836個縣級行政區在執行山洪災害防治任務,其中重點防治區面積就高達97萬平方公里,直接影響了1.3億人口的正常生活。
然而,由于山洪具有水量集中、流速大、沖刷破壞力強等特點,如單依靠過去在縣、鄉、村、礦業、工廠、機關、學校、企業的廣大群眾中發放防洪宣傳媒介與人工現場考察進行傳播預警信息,是不能從根本上實現科學防御,也存在著多方面的管理漏洞;所以采取科技手段防御山洪勢在必行。
山洪監測預警系統(圖像視頻監測站,小型水庫圖像動態監測系統,中小河流圖像監測系統,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水庫自動測報系統)是深圳市特力康研發的一套于防御山洪的科技信息化監測設備。該系統可快速、全面、準確反映所監測區域的數據變化情況,并實時將采集到的視頻圖像、水位、降雨量、水溫、氣壓等數據通過GPRS或3G無線傳送方式將數據傳送到監控中心,以實時了解現場情況,做好相應的準備。
“白天爬山涉水作調查,晚上持續奮戰整理內業。”在山洪監測預警系統的應用后,這已不再是山洪調查工作人員的心聲,已改變了過去單一的管理手段,有效地提高了災害預警能力,也為我國山洪災害防治項目的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咨詢:特力康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