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路覆冰過載預警系統 保障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閱讀:539發布時間:2016-10-19
線路覆冰過載預警系統保障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特力康小向)
導線覆冰的基本物理過程是嚴冬或初春季節,當氣溫下降至-5~0℃,風速為3~15m/s時,如遇大霧或毛毛雨,首先將在導線上形成雨凇,這時如果氣溫再升高,雨凇則開始融化,如天氣繼續轉晴,則覆冰過程就停止;這時如果天氣驟然變冷,出現雨雪天氣,凍雨和雪則在粘結強度較高的雨凇面上迅速增長,形成較厚的冰層;如溫度繼續下降至-15~-8℃,原有冰層外則積覆霧凇。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出現多次晴~冷變化天氣,短暫的融化加強了冰的密度,如此往復發展將形成霧凇和雨凇交替重疊的混合凍結物,即混合凇。
在我國,導線覆冰主要發生在西南、西北及華中地區。貴州省按地區冬季平均氣溫計算,大都在0℃以上,受北方南下冷空氣及西南暖濕氣流共同影響下,自2008年1月12日開始,全省各地區持續低溫多雨、雨夾雪天氣,遭遇了50多年來zui為嚴重的一次大范圍、長時間的冰凍災害。貴州電網被分割瓦解成7塊,貴州電網累計受到冰害破壞的電力線路達5029條,占貴州全省線路總數的77%;全省50多個市縣被迫停電;停運的變電站649所,占貴州全部變電站的69%;倒桿線路有416條。由此可見,由覆冰、舞動引起的輸電線路倒桿(塔)、斷線及跳閘事故,嚴重威脅到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及供電可靠性。
輸電線路覆冰不僅會影響運行維護工作,嚴重時還會導致碰線短路、絕緣子閃絡、斷線倒塔等重大事故。輸電線路冰害具有持續時間長、發生頻率高、覆蓋面積大、影響范圍廣等特點,嚴重威脅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冰害事故的發生。
根據輸電線路覆冰的特點,特力康研制出了一款新型的“覆冰在線監測系統”。該系統采用線路圖像實時監控、小型氣象站及檢測導線拉力、傾角的綜合方法來實時監測架空線路覆冰。可以對線路覆冰形成的氣象條件、覆冰形成過程和覆冰的嚴重程度進行全過程的實時監測架空線路覆冰,同時具備強大的監控中心,既能支持實時傳輸實時視頻,也能監測線路微氣象、拉力、傾角的數據,通過自身太陽能供電,完成全天候工作,達到實時監控的效果。
該覆冰監測系統穩定性高,具有完善的視頻、圖片管理、微氣象監測、覆冰、拉力、傾角監測等功能。該遠程數據圖像采集器主機芯片德國進口,所有器件采用工業級、低功耗、高穩定性的ARM嵌入式處理器設計,滿足長時間、不間斷工作而免維護的需求。前端具有智能微氣象探測器,后端具有管理操作平臺,能直觀的反映輸電線路的微氣象、拉力、傾角數據,并自動生成數據圖標表。數據圖像監控客戶端可實現對歷史圖像數據的存取、檢索、圖像數字處理、對比分析及異常情況預警,只需要通過輸電線路覆冰在線監測中心就可以對整個輸電線路的運行情況了如指掌。
有了覆冰在線監測系統(電網覆冰監測終端、線路覆冰過載預警系統、架空輸電線路導線覆冰在線監測系統),電力部門就可以不用盲目的去巡檢排除各地的線路是否出現狀況,在監測中心就可以了解整個輸電線路的運行情況,就更加鎮定自若的指揮和調度人員對線路進行檢修和維護,不僅有效的保障了電力的正常輸送,同時也減少了電力部門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降低了安全風險。(特力康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