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攝像機的變焦功能原理
閱讀:2570發布時間:2011-4-20
家用彩色攝像機的變焦功能是指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功能。光學變焦是通過彩色攝像機上可變焦距鏡頭ZoomLens實現的。拍攝時,拍攝者原地不動,只要操作彩色攝像機即可根據需求推遠或拉近畫面中的景物,這就是改變了攝像機鏡頭與機內成像面之間的距離稱為焦距的結果。熟悉照相的朋友都知道,以鏡頭攝入景物角度與人眼視角大致相當的焦距為標準此時焦距約為相機內膠片畫面對角線長度,稱為標準焦距。當焦距小于標準焦距時,稱為短焦距,鏡頭拍攝視角就大;當焦距大于標準焦距時,稱為長焦距,鏡頭拍攝視角就小。
一般來說,短焦距鏡頭也叫“廣角鏡頭”,長焦距鏡頭也叫“望遠鏡頭”。家用彩色攝像機的鏡都是變焦距鏡頭,從短焦距或是準焦距向長焦距延伸,變焦倍數zui高可做到廿幾倍,這對一般家庭攝像來說是綽綽有余的。然而,目前的家用彩色攝像機又都增添了幾十倍、上百倍,甚至幾百倍的數碼變焦功能。其實這只是一種數字圖像處理功能,其光學變焦倍數不變,而是將所攝圖像局部進行放大,以取得“變焦”效果,但它和光學變焦效果截然不同。光學變焦是使畫面景物立體變化,而數碼“變焦”是將拍攝的畫面平面局部放大,所以兩者不能同日而語。另外,由于畫面清晰程度是有限的,對其局部進行放大,必定使放大了的畫面清晰度下降,而且放大的倍數越大,畫面就越“粗糙”。因而,除了特殊需要之外,高倍數的數碼變焦功能實用性并不強。簡言之,從實用角度出發,選購家用彩色攝像機考慮變焦功能時,要以光學變焦功能為主。目前的機種光學變焦倍數一般都不低于十倍,在一般家庭攝像中,鏡頭的長焦距望遠端都是足夠用的。
故而,變焦鏡頭的上限焦距適當即可,而下限焦距能從短焦距廣角端開始。因為在實際使用中,如在家中房間較小拍大場面或在風光旅游中近距離拍攝大景觀,常常要用到廣角端來拍攝,而且機器的下限焦距“跨入”廣角端越多,廣角作用就越大,實用性也就越強。可是,由于廣角拍攝會在畫面中產生圖像畸變,焦距越短,畸變越明顯。生產廠家因避嫌鏡頭質量問題,把鏡頭變焦下限焦距從標準焦距附近開始,即使跨入廣角端也不愿過多地進入。那么我們在選擇機器時,希望選擇跨入廣角端多一些的機器,以求實用性更強。究竟如何判斷攝像機光學變焦下限焦距是否跨入廣角端,跨入廣角端的程度又如何,筆者在此介紹三種方法,供大家參考使用。一、折合法大家知道,35mm照相機的底片尺寸為36×24mm,對角線長為四十幾毫米,其鏡頭標準焦距為45—55mm,廣角鏡頭焦距一般為24mm至標準焦距的范圍內。
綜上所述,選擇家用彩色攝像機變焦功能應以光學變焦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