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工作和生活的環境需求的逐步提高,越來越注重便捷性與安全性,智能樓宇正逐步走向人們的視野。通過物聯網系統,將樓宇中原本各不相同的各類系統綜合、有序地結合在一起,從而達到有效保障樓宇內的舒適工作環境,實現節能和管理。
走進智能樓宇,不難發現,無論是燈光的自動調節、溫度的自我調控還是室內空氣的流通,都比一般的建筑物更具舒適化和人性化,而這些,正是物聯網技術在樓宇集中管理控制方面的應用。
去年年底,耗資6億美元,預計能夠容納超過一萬兩千名員工的騰訊濱海大廈在深圳正式啟用。物聯網行業發展火熱,騰訊自然也深入其中進行研發,將濱海大廈作為其物聯網技術的試驗場。騰訊方面表示,濱海大廈采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將大廈的大型設備、運維管理體系、人的行為綜合的結合在一起,是集數字化、智能化于一體的智慧大廈。濱海大廈的建成使用,是騰訊在智能建筑領域的一次有效探索。
龐大的物聯網試驗場
騰訊作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其公司總部自然也不會缺少眾多“黑科技”的存在。據悉,在這棟能夠占地面積18650平方米的騰訊濱海大樓的入口處,由騰訊優圖團隊研發的人臉識別系統在獲取了身份信息后,將會隨即觸發大樓內部兩萬多個智能硬件進行感應和聯動,為每一個進出濱海大廈的人做出個性化的服務。訪客在大堂等待時可用手機與AR、VR設備進行多種互動;在大廈內部走動時,室內定位技術可以準確到一米內。不同于普通商務大樓會議室的手動調節,濱海大廈的會議室會依據出席人員的情況,自動調節溫度和亮度。在下班之后,打通賬號的智能尋車導航系統,員工即可在茫茫車海中快速尋找到自己的愛車回家。
上面的種種便捷之處都得益于騰訊研發的“卯識”物聯網系統。該物聯網系統將以往需要物業管理人員不停來回切換操作的火災、安防監控、會議室等不同獨立運行系統創造性的匯集到一個軟件里面統一操作。而與騰訊產品息息相關的是,電梯系統也納入了整棟大樓的物聯網系統。大廈內部共設有56部電梯,均不帶有數字按鍵,員工可在上預約電梯和到達樓層,zui近電梯會在zui短時間內到達。
不再只是簡單辦公區
本次濱海大廈“卯識”物聯網系統是對傳統大樓管理模式的一次顛覆,在系統中,管理人員不再苦苦往返于各個獨立系統之間操作。集中于一體的物聯網系統使得管理人員可以*時間調取大樓任意角落的任何情況和了解大樓樓內的實際位置,控制開關和明暗。可以說,不管是樓內各個場景的設計,還是物聯網系統對樓內細節的把控,騰訊濱海大廈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辦公場所,更是一個舒適、便捷、包容連接的垂直生態社區。
萬物物聯,不止發生在樓宇
有關專家表示,到2025年,物聯網的經濟價值可達每年11.1萬億美元,將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類與周邊世界的互動方式。不僅發生于建筑領域,物聯網正應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可以通過監測身體狀態的健身腕帶和智能恒溫器等聯網設備來實現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和病情的追蹤;物聯網平臺更可為司機提供社交服務,記錄司機的駕駛風格和地理位置,大大提升了人們的駕駛體驗;家庭生活中,智能家居與智能安防之間的聯動也將大大提升我們的家居舒適感。據介紹,健康、家居、消費、辦公室、工廠、工地、車輛、城市、郊外等將成為物聯網技術的九大潛在價值領域,更具人性化的管理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及勞動生產率。
物聯,讓生活更美好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伴而作為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社區和家庭安防,物聯網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正不斷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讓生活更加美好。依托于RFID、紅外感應器、光感傳感器等物聯網傳感技術的平安社區和智能家居應用,除了提升生活的舒適性、便利性外,其出入口控制及異常入侵自動報警也將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安全。正如此次的騰訊濱海大廈一般,高度安全性的人臉識別門禁、便捷快速的樓宇互聯,種種“黑科技”下的物聯網,變得不再是單一簡單的區域,而是一個垂直生態區域,讓生活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