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政策法規】近日,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中共海南省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海南省交通運輸廳、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海南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海南省低空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旨在貫徹落實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積極打造低空經濟等增長引擎”相關要求,搶抓低空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增長的戰略機遇,統籌推進海南省低空經濟體系建設,加快形成低空經濟融合發展生態。
《行動計劃》圍繞構建低空經濟政策制度體系、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建設低空基礎保障設施、構建低空經濟發展平臺、推動低空經濟試點示范、實施產業能級提升行動六大重點任務進行部署。
其中,構建低空經濟發展平臺中提出,要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信息平臺。加強海南通航飛行服務站和
無人機綜合監管平臺功能整合,融入低空飛行數字底座,提高向空域用戶提供飛行計劃申報、對空監視、地空通信、航空氣象、航空情報、飛行情報、告警及協助救援等服務能力,接入海易辦和海政通,實現管理部門低空數據共享和違規線索推送,滿足未來“高密度、高頻次、高復雜性”的低空飛行和
政務管理需求。加強對低空無人機測繪、航空攝影和地理信息數據的安全監管,規范高精度實景三維地圖的安全使用。以海南通航飛行服務站和無人機綜合監管平臺為依托,加強低空應急救援、醫療救護等公共安全服務指揮調度保障能力建設。
推動低空經濟試點示范中提出,要拓展城市空中交通場景。支持海口、三亞、儋州、臨高等市縣選定試點區域開通市內、城際、城郊eVTOL載人示范航線。支持海口、三亞、澄邁、陵水、臨高等市縣依托產業園、商圈、大學城,開展“無人機+生活場景”物流服務,引導無人機外賣配送、急件閃送、即時零售等物流場景綜合開發。基于血液、血清、藥品等醫療物資運輸需求,開通城際、城鄉醫療運輸航線。
以下是全文:
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 中共海南省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 海南省交通運輸廳 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海南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海南省低空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通知
瓊發改基礎〔2024〕921 號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各有關單位:
根據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積極打造低空經濟等增長引擎”相關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為搶抓低空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增長的戰略機遇,統籌推進低空經濟體系建設,促進海南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委軍民融合辦、省交通運輸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資委制定了《海南省低空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現予以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共海南省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
海南省交通運輸廳
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海南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2024年9月3日
(此件主動公開)
海南省低空經濟發展三年
行動計劃(2024-2026年)
為貫徹落實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積極打造低空經濟等增長引擎”相關要求,搶抓低空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增長的戰略機遇,統籌推進海南省低空經濟體系建設,加快形成低空經濟融合發展生態,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思路及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統籌發展和安全,以創新為動力,堅持應用牽引、試點示范、系統推進、融合發展,按照“以保障服務飛行、以應用帶動制造、以創新推動發展”的思路,試點推動“低空+旅游”“低空+交通”“低空+海洋”等場景落地,培育發展低空領域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推動形成低空制造和服務融合,應用和產業互促,逆向補鏈延鏈強鏈,推動海南低空飛行器產品和服務走向國際市場。
到2026年,出臺3項政策制度;建設2個保障服務平臺;建成通用機場9個,低空飛行器起降場超過500個;劃設低空航線數量超300條;重點拓展建設8個低空應用場景;推動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實現全省低空經濟總產值超過300億元。
二、重點任務
(一)構建低空經濟政策制度體系
1.完善低空經濟頂層設計。編制《海南省低空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海南低空經濟發展思路、發展路徑、發展目標、發展重點、保障措施等內容,科學引領低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研究出臺《海南省關于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有效推動企業引進培育、基礎設施建設、低空航線開通、應用場景拓展、延伸業態發展、園區集聚發展、科學技術創新、飛行服務完善等。
2.規范低空經濟管理。統籌考慮基礎設施、飛行服務、產業應用、產業支持、技術創新、安全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加強促進海南省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立法研究,適時推動相關法規出臺,規范和引導低空經濟活動,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3.加強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持續完善軍地民協同管理機制,共同研究低空空域分類劃設、低空航線劃設、低空空域監管、低空空域靈活轉換等事項,制定《海南省低空空域協同運行辦法》,簡化飛行審批程序,提高低空空域使用效率。
4.構建低空飛行航線網。優化現有南北縱向低空航線,新劃設3條東西橫向低空航線、3條連接海南和大陸的進離島通道,構建海南“三縱三橫三出島”低空航線主干網。統籌考慮低空文旅、商業運輸、海洋管理、物流配送、空中巡查等場景拓展需要,劃設低空航線超300條。
5.建立動態空域管理模式。統籌軍事航空、公共運輸航空低空飛行需求,在確保國家空防安全底線基礎上,建立軍民協同、高效銜接的低空空域使用模式和靈活轉換空域使用協調機制,提高低空空域資源使用效率。
(三)建設低空基礎保障設施
6.加快推進通用機場建設。按需改造儋州西慶、三亞天涯、海口甲子、東方大田通用機場,支持完善跑道、機庫、停機坪、燃料加注、電動飛行器充換電等設施,提升通用機場保障能力、增加可起降機型;推進瓊海博鰲等運輸機場拓展通用航空服務保障功能,增設公務機專用停機坪、低空飛行器專用機庫等設施。建成儋州和慶、白沙元門、臨高馬裊、瓊中、萬寧5個通用機場,開展文昌、保亭、五指山等通用機場建設前期工作,布局建設跑道型通用機場;鼓勵建設低成本、簡易型通用機場;探索建設具有口岸功能的通用機場。推動軍方采取分批打包方式核準通用機場場址。
7.推動低空飛行器起降場地建設。統籌全省低空飛行應用需求,規劃500個低空飛行器起降場。優先在旅游景區、環島旅游公路驛站、物流樞紐、車站、碼頭、海島等重要地區,布局建設20個左右功能完善的基地型起降場,其他起降場由企業和市縣按需建設。鼓勵現有和新建住宅、樓宇建設低空飛行器起降設施。
8.完善通信導航監視設施。在中部五指山及周邊區域、瓊州海峽區域“補盲”“加密”對空監視與地空通信設施,實現全省范圍內1000米以下低空飛行活動監管全覆蓋。在三亞、臨高等市縣試點部署建設接收無線局域網(Wi-Fi)或藍牙自動廣播識別信息的地面信息接收設施,有效增強無人機管控能力。
(四)構建低空經濟發展平臺
9.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信息平臺。加強海南通航飛行服務站和無人機綜合監管平臺功能整合,融入低空飛行數字底座,提高向空域用戶提供飛行計劃申報、對空監視、地空通信、航空氣象、航空情報、飛行情報、告警及協助救援等服務能力,接入海易辦和海政通,實現管理部門低空數據共享和違規線索推送,滿足未來“高密度、高頻次、高復雜性”的低空飛行和政務管理需求。加強對低空無人機測繪、航空攝影和地理信息數據的安全監管,規范高精度實景三維地圖的安全使用。以海南通航飛行服務站和無人機綜合監管平臺為依托,加強低空應急救援、醫療救護等公共安全服務指揮調度保障能力建設。
10.建立低空經濟科技創新平臺。結合無人機、eVTOL、新型運動類航空器等各類低空飛行器試飛測試需求,支持依托海口甲子、白沙元門、東方大田、臨高馬裊等通用機場建設航空器試飛測試基地。依托企業積極打造若干低空經濟科技創新中心,培育建設低空經濟領域重點實驗室,支持海口等地建設通用航空科技創新園。
(五)推動低空經濟試點示范
11.拓展城市空中交通場景。支持海口、三亞、儋州、臨高等市縣選定試點區域開通市內、城際、城郊eVTOL載人示范航線。支持海口、三亞、澄邁、陵水、臨高等市縣依托產業園、商圈、大學城,開展“無人機+生活場景”物流服務,引導無人機外賣配送、急件閃送、即時零售等物流場景綜合開發。基于血液、血清、藥品等醫療物資運輸需求,開通城際、城鄉醫療運輸航線。
12.建設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以試飛基地為基礎,申請建設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結合海島特色,以無人機空管運行技術和適航驗證為重點,打造海島場景運行試驗區,健全無人機運行技術體系。結合高溫、高鹽、高濕特點,試點開展無人機可靠性測試。
13.建設低空經濟示范區。加大示范項目建設力度,申請建設國家低空經濟示范區。圍繞濱海旅游、島嶼資源、熱帶雨林資源、熱帶特色農業資源優勢,試點拓展新型低空飛行器在旅游觀光、跨海運輸、海洋管理、安全巡護、應急救援等方面的應用,將海南打造為全國低空經濟示范省份。
14.拓展低空飛行器旅游觀光場景。支持海口、三亞等環島旅游公路沿線市縣,結合驛站布局開通直升機、eVTOL、飛行汽車等低空旅游觀光線路,豐富低空旅游的形式和內容。充分發揮三亞旅游資源優勢,試點在海棠灣、三亞灣、三道鎮等區域開展eVTOL飛行體驗、旅游觀光、交通擺渡等,積累運營組織經驗,逐步推動eVTOL低空觀光商業化進程。
15.拓展低空飛行器跨海運輸場景。支持劃設海口—湛江、海口—徐聞、臨高—湛江、臨高—徐聞等地eVTOL跨海載人示范航線,集中開展載人試驗飛行、演示飛行業務。服務海南特色水產品、熱帶水果、時效快遞等貨物外運需求,支持海口、三亞、文昌、儋州、臨高等市縣依托通用機場和低空飛行器起降場,開展貨運eVTOL、大載荷長航時無人機跨海運輸業務,全面提升跨海物流時效。
16.拓展無人機海洋管理場景。打好海洋牌,結合沿海市縣產業優勢,差異化打造海洋特色應用場景示范區。依托洋浦港、八所港、海口港等,拓展無人機等低空飛行器在港口巡檢、海上搜救、船舶尾氣監測等方面應用。依托東方、臨高等地深海捕撈和養殖產業,創新無人機等低空飛行器在魚群調查、漁獲運輸、漁船補給和監管、非法捕撈監測、漁港應急消防救援等領域應用。依托儋州、東方、臨高等海上風電項目,開展無人機等低空飛行器海上風電場巡檢。
17.拓展無人機安全巡護場景。通過政府采購服務方式,將無人機應用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森林巡護、森林防火、生態環境監測、生物多樣性調查等,打造空地協同“智”護雨林新模式。在沿海岸線口岸、非設關地、綜合執法點等部署建設無人機自動機場系統,開展無人機自助巡查,實現對進出境船舶、航空器、人員、貨物等開展實時監測,提高自貿港反走私綜合治理能力。
18.拓展無人機熱帶特色農業應用場景。滿足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綠色生產需要,在三亞、瓊海、文昌、保亭、陵水等市縣開展植保無人機高質量作業示范試點,推動無人機應用于橡膠、椰子、檳榔、芒果等熱帶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施肥、生長監測、摘取等,提升農業生產效益。
(六)實施產業能級提升行動
19.培育低空產業創新力量。鼓勵海南低空空域管理技術院士創新平臺、國家低空空域空管服務保障科研基地、省內龍頭企業積極參與低空經濟領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省重點研發專項。支持省內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聚焦低空經濟飛控系統、航電系統和飛行器設計制造等關鍵技術,以技術創新聯盟、創新聯合體等形式,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20.招引推動低空制造突破。依托海南豐富的低空應用場景優勢,以場景賦能產業,面向國內外市場精準招商,集中力量招引、培育低空經濟產業鏈頭部企業和重大項目,聚焦帶動固定翼飛機、水上輕型飛機、直升機、無人機、eVTOL等低空飛行器研發、組裝制造等產業落地和規模化應用,逐步完善低空經濟產業鏈條。
21.加快推動低空產業集聚。依托海口江東新區、海口國家高新區、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洋浦經濟開發區、文昌航天科技城、臨高金牌港開發區等園區和省內通用機場,建設通用航空器零部件全球備件倉庫和低空飛行器研發、制造、交易、托管、租賃、運營、維修服務基地,培育具有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產業集群。
22.塑造海南產業特色品牌。支持海口、臨高定期舉辦低空飛行器國際交易博覽會,聚焦國際市場打造低空飛行器海外銷售交付中心。鼓勵在海口、三亞、萬寧、樂東、臨高等市縣舉辦無人機競速、高空跳傘錦標賽、全國冠軍賽等活動,提升海南低空經濟發展知名度。發揮海南獨有的航天和北斗資源優勢,利用航空科普展館和科普教育基地,積極在文昌、陵水等地組織低空經濟主題科普和研學活動,提升群眾普及度。支持市縣政府、低空經濟領域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和高校科研院所等,舉辦低空經濟發展論壇、展會、院士專家研討會,打造低空經濟交流平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同
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統籌推進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加強與低空空域、低空運行、低空安全監管等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合力,確保本計劃落地落實。各市縣政府積極落實低空經濟發展主體責任,結合實際,研究出臺支持性政策措施,加強管理服務,通過做好招商引資和資源要素保障等工作,推動低空經濟項目落地實施。
(二)加強要素保障
發揮政府投資母基金引導作用,撬動社會資本,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市場化基金管理機構設立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子基金。鼓勵市縣政府出臺采用貸款貼息、運營補貼等扶持方式支持低空企業發展。應對低空經濟發展需求,充分利用省內現有優質教育資源,支持省內高校、職業院校開設低空飛行器設計制造、無人機應用等低空經濟相關專業或課程,加強低空經濟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依據國土空間規劃,強化低空產業研發制造、通用機場及低空飛行器起降場建設、示范工程建設等項目用地保障,加快用地審批流程。
(三)加強安全保障
構建軍方、民航、地方政府等參與的安全監管聯合機制,強化安全監管責任落實,統籌協調應急救援保障機制。加大安全管控投入,整合現有監管資源,加強專業人員配備,部署電子圍欄、無人駕駛航空器偵測和反制設備設施,提升敏感地區“低慢小”目標防護能力。
(四)加強統計和督導
科學制定低空經濟統計指標,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建立健全低空經濟統計監測制度,及時掌握低空經濟發展動態。加強對低空經濟發展重點任務的督導,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