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近年來,消費來安防市場亂象頻頻,卷出天際的“超低價”營銷、4G終身免流量等在消費類安防市場大殺特殺。
一方面,價格越殺越低,退貨率居高不下,但并未影響一些廠商的生長速度,新開店面一間接一間,收割流量也是一波接一波。
于是乎,不少在拼多多上幾乎橫掃安防低價產品品類的廠商,確實讓其他廠商“看不慣,也干不掉”。
另一方面,4G
攝像頭終身免流量,從初期的質疑,到為數不多的廠商跟進,再到現在品牌廠商的大舉推進,已形成一股風潮之勢,流量時代的“流量價值”終究走到了免費的階段。
不禁疑問,到底憑借什么,才能做到低于行業普遍成本的價格?超低價、4G終身免流量等內卷的背后,廠商們靠什么輸血續命?
面對諸多疑問,我們試圖揭開一些迷霧之局。
“拼多多”式的低價營銷
“有些方案商或模組廠,也自己做整機品牌,還有自己的工廠。”CPS中安網了解到。
不得不說,近幾年,隨著消費類安防產品在線上線下渠道銷量的全面增長,超低價的營銷模式在白牌市場攪動風云,一定程度上也占據了部分市場體量,
這似乎也迎合著華南安防市場“短平快”的特色。
然而,與之不同的是,“某廠商的產品在拼多多上無限殺低價,單家店鋪運營差不多半年之久,退貨率高達60%以上”。
聞之驚嘆,這種操作模式,還能持續低價卷市場,也確實是“有實力”。
特別是在去年安博會期間,某廠商的帶屏攝像頭的單價已經在百元以下,低至79元,在一片白牌市場中廝殺出圍。
猛然想起去年底,某白牌出海廠商處了解到,去年底200萬像素的帶云臺的搖頭機接近100元,而400萬像素、雙目、360度監控、一鍵呼叫、隱私遮蔽、定點追蹤的搖頭機,價格在150元左右,均是利潤不高的消費類產品。
而彼時,帶屏視頻通話的攝像頭,成本并不低,相對搖頭機來說,功能上的升級也意味著價格的增長。
但某廠商推出的79元的帶屏攝像頭直接打出了低價,不禁讓人大跌眼鏡。
只是這種低價的產品,拋卻成本考量,其功能體驗能怎樣也是可想而知的。
回顧前文提到的高退貨率,也就不難理解了。消費者的差評和維權是否重要?如何平衡?這種“拼多多”式的低價營銷能讓這家廠商走多遠,仍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4G免流量是蛋糕還是陷阱?
“能靠低價卷市場,也是有實力的。”這大概是讓業內廠商們既愛又恨的重要因素。
“硬件不賺錢”已經是消費類安防廠商的共同困境,“4G流量分成”的價值所剩不多,為增值服務付費并不易。
據了解,海康威視、螢石、宇視、TP-LINK、天地偉業、鐳威視、創維安防等廠商推出了免流量的4G攝像頭。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伴隨部分品牌廠商的持續跟進,也擴大了卡商或運營商的流量業務蛋糕。
不容忽視的是,有行業人士指出,也要當心一些“免費”后附帶的條件或是可能存在的隱藏消費陷阱。諸如有些商家使用較為低價的攝像頭配合“免費”的流量來進行宣傳,但可能會在購買協議中設置自動續費條款,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產生額外的費用。
更甚者,有部分商家可能會提供有限的“免費”流量,一旦流量用完,就需要購買更多的流量套餐,有商家的續費相比此前的單月流量資費更高,得不償失。
在此種種亂象之下,相對國內“內卷”到“免費”的境地,海外市場的流量資費高企也是安防廠商出海的阻礙之一,如何將海外流量資費價格打下來,也是不少卡商或運營商正在突破的關口。
相對于國內的流量終身免費的形式,海外的流量需求缺口較大,也是國內相關廠商可以嘗試突圍的地方。
此外,不同于歐美等地對隱私保護重視導致的流量資費高企,目前整個東南亞的電信服務水平相當于我們國內的20年前,基站建設和運營商水平都相對較低,也造成了流量資費高企等問題。
同時,基于當前東南亞的出海熱潮,以及地理位置和成本等綜合考量,不少廠商也將目標瞄準在此,諸如途鴿科技、深圳易聯物聯、深圳杰睿聯科技、前海翼聯等物聯網平臺或卡商,也都致力于開發海外物聯網流量,降低運營和資費成本。
業內人士表示,基于國內運營商和本土運營商的深度合作,將“流量費用高企”的魔咒解除,才能降低流量資費的成本,讓更多的消費者可以“用得起”。
小結:
綜上所述,部分廠商在依靠低價和終身免流量搶市場,到底圖啥賺錢呢?
據CPS中安網了解,不少消費者吐槽甚多的是部分APP廣告太多,被消費者調侃為“毒瘤軟件”。
APP廣告讓不少消費者體驗感下降,但確實廠商賺取利潤的重要途徑。業內人士曾透露,“某白牌廠商一年的APP廣告收入都好幾千萬,一點不輸賣設備的收入”。
與此同時,廣告收入回血之外,類比拼多多式的成功,或許粉絲數和關注度才是其看重的點。
某業內資深人士剖析,“這種拼多多模式要的就是流量,有流量才能找融資,融資才是最終目的”。
只是,除了上述部分廠商之外,整個行業的競爭依然如火如荼,但似乎沒有看到復制此模式的其他廠商。對于行業而言,探討部分廠商存在的多樣性,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