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近年來,安徽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的智慧水利建設總要求,以業務需求為導向,堅持數字賦能,全面加強數字灌區建設,著力以灌區信息化為引領提升灌區現代化管理水平。
茨淮新河灌區信息化建設錨定“灌區信息數字化、工程管理標準化、供水管理精準化、防洪調度智能化、業務辦理協同化”的數字灌區建設目標,著力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灌區工程信息感知網、全面互聯高速安全的工程調度信息網、數字灌區調度大腦和協同創新的智能應用體系,為茨淮新河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調度決策、水利工程安全運行等業務工作數字賦能,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并取得初步成效。
灌區感知體系方面,在灌區范圍內建設55座水位監測站、48座泵(閘)站運行狀態監測站和74座泵(閘)站流量監測站,同時共享了全省水利
大數據平30處雨量站、21座水位站數據,基本實現灌區沿河取水工程的水情、雨情、工情和流量等全要素信息的實時在線監測。
視頻監控體系方面,在茨淮新河茨河鋪、插花、闞疃和上橋等四級樞紐上下游共建設16處高桿視頻監控球機,無死角實時監測,通過后臺視頻智能算法對水域漂浮物、異常船只或釣魚等行為實時告警和語音驅離;在沿河泵(閘)站等工程取水口安裝固定視頻監控點,直觀掌握各取水工程用水情況,實現以科技賦能創新水閘、泵站管理。
自動控制體系方面,完成上橋節制閘、上橋抽水站、闞疃節制閘、插花節制閘、茨河鋪節制閘等大型水利工程
自動控制系統更新改造,更新通訊服務器和傳感器,豐富和完善了組態軟件功能;新建沿河5座泵站自動化監控系統,不僅實現了對大型水利工程的自動化控制,也初步實現運管單位對灌區內小型泵站的遠程控制。
網絡通訊體系方面,通過建設36條通訊專線和140余張物聯網卡,搭建了“安徽省水利廳——茨淮新河數據中心——灌區各級樞紐工程和沿河泵(閘)站工程”的水利網絡通訊架構,初步構建了茨淮新河灌區互聯高速安全的水利通訊網絡。
業務應用體系方面,按照智慧水利集約建設和共建共享要求及“整合已建、統籌在建、規范新建”的原則,堅持在“系統上做減法、業務上做加法”,圍繞核心業務,建設開發“灌區一張圖、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水旱災害防御、灌區管理、運維一體化、數字孿生平臺、OA辦公系統”等業務應用模塊,并整合至安徽省智慧水利平臺,實現一站式登錄。
網絡安全體系方面,建設了態勢感知平臺,全面感知網絡安全威脅態勢、洞悉網絡及應用運行健康狀態,通過全流量分析技術實現完整的網絡攻擊溯源取證,協助運管人員采取針對性響應處置措施,實現原有被動應對到主動防御的轉變。
下一步安徽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將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安徽省委省政府關于智慧水利建設的決策部署和安徽省水利廳建設要求,緊緊圍繞《安徽省智慧水利建設工作方案》部署安排,加強統籌謀劃,大力推進數字孿生灌區建設,全面提升茨淮新河灌區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努力開創茨淮新河灌區現代化管理新局面。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