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全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工作會議于1月21日在首府呼和浩特召開。會議總結回顧全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系統2024年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自治區副主席包獻華作出批示,對做好全區政數工作提出要求。會議由自治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靜主持,自治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吳蘇海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認為,2024年是全區各級政數部門組建成立的第一年,是夯基礎、提服務、治數據、強算力、促轉型、優環境,在改革中聚力、在重組中破題、在承壓中奮進的一年,各項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基礎支撐日益夯實,全區政數系統機構改革順利完成;服務效能顯著提升,全區行政許可事項全要素標準化基本完成;數據開發加力破局,建成全國首個覆蓋省域的基層“一表通”系統;算力發展勁足勢猛,全區算力規模達到9.4萬P,其中智算規模達到8.7萬P,居全國第1;數字轉型穩中快進,數字政府工作體系逐步健全,政務信息化項目管理機制不斷優化,運維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全年節約運維經費6000余萬元;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出臺實施營商環境4.0方案,121項年度任務順利完成。
會議指出,2025年是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改革舉措開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謀篇之年,今年政數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按照中央和自治區部署要求,聚焦辦好兩件大事,接續實施“六個工程”,加力推進“六個行動”,堅持黨建引領、改革增效、數字賦能、算力聚勢,遵循規律,緊抓快干,奮力推動全區政數工作取得新進展。
會議強調,2025年全區政數工作的主要預期目標是:數字產業增速高于全區GDP增速;算力規模突破20萬P,智算規模保持全國第一;“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進度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數據要素領域推出3個以上全國典型應用示范;打造全國一流算力產業營商環境。
會議強調,謀深抓實自治區黨委新要求、新部署的“六個行動”,實行“九條舉措”:重大項目謀劃行動方面,加快建立完善數字領域重點產業項目庫和企業庫。辦好中國綠色算力大會。助企行動方面,自治區統籌推出10個涉企服務“一件事”,各地區精準實施一批項目服務“一件事”。清理規范涉企審批要件,提高審批效率。進一步規范涉企監管事項,建立自治區監管數據庫。就業促進行動方面,開展數字化人才定向培訓和校企對接。節水和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方面,加強水資源、文旅數據的匯集共享,優化信息系統,強化數據應用。區域合作深化行動方面,建設算力調度和交易平臺,加快京津冀蒙算力走廊建設。與北京建立常態化“結對子”聯系機制。
會議強調,持之以恒深度推進“四項改革”:不斷深化公共數據“一網通享”改革,扎實開展全區公共數據資源普查,全量編制數據資源目錄,建立全區數據資源“一本賬”,升級自治區數據直達系統,探索建立個人可信數據空間;持續抓好“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統籌推進30個“一件事”,新增150項“全區通辦”事項,加強一體化
政務服務平臺與業務系統對接融合,持續完善“蒙速辦”服務功能,大力推進電子監察,深入開展政務服務體驗;大力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建設公共數據流通全過程監管平臺和全區數據資源登記平臺,推動企業數據產品掛牌交易,成立自治區數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抓深做實“只報一次”改革,制定印發《一表通系統運行管理辦法》,健全報表分級審核、準入退出和動態管理機制,開展重點部門“一表通”系統應用攻堅行動,梳理形成全區統一的“一個業務場景一張數據表”,2月底前在全區應用。
會議強調,圍繞職能職責和新增任務統籌政數資源,推動基礎性、牽引性、戰略性工作取得新進展,持續開展“六個建設”:推進基礎制度建設、數字產業集群建設、數字政府一體化建設、數字社會建設,營商環境建設、組織建設,全方位、系統性地提升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水平。
會議要求,全區政數系統要以改革攻堅為引擎,基于已有基礎優勢,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部署安排,以“九條舉措,四項改革,六個建設”為重要抓手,努力實現五個年度目標,推動內蒙古在數字化浪潮中勇立潮頭,實現高質量發展新跨越。
會上,呼和浩特市、通遼市、錫林郭勒盟、鄂爾多斯市4個盟市政務服務和
大數據部門圍繞特色亮點工作作了典型經驗發言,與會人員圍繞會議內容進行分組研討,并進行數據領域專題培訓。
自治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領導班子成員,局各處室、大數據中心、局屬各單位、工作專班副處級以上干部,以及各盟市政務服務、大數據、政務熱線、政務公開部門負責同志共280人參加會議。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