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高像素的需求,在消費類安防品類呈現崛起的勢頭。
不同于手機拍照或攝影追求的一億像素,甚至當下不少廠商提出兩億像素;
監控攝像頭在幾十年的漫長發展中,從模擬轉向數字、從標清到高清,像素需求穩定在百萬級范疇之內。
2009年CPSE安博會,波粒率先提出“百萬高清”,名震一時。
而今,監控
攝像頭的像素從100萬到200萬,再到400萬,直到現在的800萬,成為常態。
特別是在消費類安防在海內外市場拼殺之時,關于高像素的需求也似乎成了“賣點”。
只是不禁疑問,監控攝像頭的高像素需求從何而來?高像素到多高合適?成本如何考量?在種種疑問之下,CPS中安網試圖探求可能的內因。
高像素的需求增長?
一般而言,200萬像素或400-500萬像素分辨率的攝像頭足以滿足大部分家庭的安全監控需求。
論監控攝像頭的畫質需求,400萬像素的攝像頭能提供2K分辨率的畫面,適合中等清晰度需求的場景,能夠捕捉到較為清晰的畫面;800萬像素提供4K超高清畫質,適合需要捕捉細節的場景,諸如人臉識別、車牌識別等。
此前,500萬像素以下是基本。但在消費類品類掀起熱潮之后,400-500萬像素成為主流,800萬像素則成為不少中高端品牌的標配。
據洛圖數據顯示,2024年的單目攝像頭市場中,400萬和500萬為主流像素,合計銷量份額達53.8%,比2023年增長了12.2個百分點。
同時,800萬像素產品的銷量份額從2023年的1.9%增至2024年的8.3%,比2023年增長了6.4個百分點。
因而,從不同角度來說,像素的高低在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不同,交通監控需要800萬及更高像素來識別車牌和實時分析,而普通商店和家用則300萬像素就可以。
業內人士表示:“從技術角度來說,高像素對視頻存儲和寬帶要求更高,也會在弱光環境下可能表現更差。”
對于當下高像素產品需求增長,或來自于當前國家平安中國建設和智慧城市建設等項目對公共安全設備的清晰度提出了硬性要求,間接推動了高像素普及。
更為關鍵的是,當大品牌也開啟“像素競賽”的同時,加上高像素產品降價策略,高像素賣點似乎也易于理解了。
高像素產品真有必要嗎?
“內卷”是消費類安防行業的熱詞。
手機像素已經卷到2億了,監控攝像頭的“像素競賽”也有趨勢了。
此前,洛圖科技指出,高像素產品銷量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于小米、螢石、360、海雀、TP-LINK等頭部品牌更多新品的布局,以及產品價格方面大到30%的降幅。
在“高像素需要更高成本”的前提下,大品牌在高像素產品上的降價策略,帶動了高像素品類相關產品的增長。
然而,高像素真的有必要嗎?筆者仍保持疑問。
據業內知名人士所言:“工程商角度來說,500萬一直是主流,再高都是沒有必要。”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像素點的邊際價值其實在下降。
其一,高分辨率顯示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每英寸像素密度(PPI)大幅提升,單個像素點在實際顯示中的影響減弱;其二,安防技術的發展,制造高分辨率屏幕的成本逐漸降低,進一步降低了像素點的邊際價值。
因而,在大品牌將高像素演變為高端專屬標配,并率先高舉“高像素產品降價”的影響之下,技術實力較弱的中小廠商或迫于成本壓力退出部分市場,大品牌的行業集中效應或許會增強,加速對高像素的普及。
與此同時,在市場內卷的壓力之下,加之產品價格下降的助推下,消費者購買更高像素的產品或許更為“體面”一些,但實際是否需要更高像素的攝像頭產品,應避開噱頭有道理,理性選擇。至于未來,監控攝像頭是否走上“像素競賽”的路徑,我們持續跟進觀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