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渠道為王”的時代,伴隨著消費類安防需求的快速增長,變了方式。
以往依賴于線下渠道的安防銷售模式,遭受了電商渠道的強烈沖擊。
洛圖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
監(jiān)控攝像頭線上市場在全渠道的銷量份額比2023年增長了6.3%,首次過半,達到56.1%。
值得關注的是,電商渠道的強勢發(fā)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安防品牌廠商。
然而,在消費類安防品類內卷壓力之下,價格沖擊在電商渠道也是作為顯著的。在數不清的電商店鋪中,單個品牌想要突出重圍,銷量、價格等權重都是不能忽視的要素,而提升權重的方式不外乎投流宣傳,這也成為品牌廠商不得不增加的成本之一。
業(yè)內人士剖析:“長遠來看,電商渠道的沖擊,很多品牌在薄利多銷和投流成本增長的影響下腹背受敵,或導致不少品牌進入洗牌行列。”
有多少品牌能活下來?怎么活下來?怎么活得更好?我們試圖一一探究其因。
電商加持
消費類安防已經逐漸走向普惠化,電商的加持成為關鍵。
線下的分銷或代理模式,在專業(yè)安防時期至關重要。但在消費類安防不斷搶占專業(yè)安防的生存空間之時,電商渠道也實現超車,逐漸占據了線上渠道的半壁江山。
正如業(yè)內人士所言:“相對于專業(yè)安防對于線下渠道商的“依賴”,隨著近年來消費類安防產品的需求大幅增長,對線上電商的“偏愛”也越來越顯著。”
據了解,2024年線上渠道已經占據了全渠道銷量份額的一半多。其中,線上市場分為以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為代表的傳統(tǒng)主力電商和包括抖音、快手、拼多多在內的新興電商。
同時,新興電商和傳統(tǒng)電商兩大類銷售平臺均實現了雙位數增長,其中,新興電商的銷量約455萬臺,同比增長15.3%;傳統(tǒng)電商的銷量為2546萬臺,同比增長12.5%。
在傳統(tǒng)電商上,品牌集聚效應也已然明顯。
數據顯示,2024年在傳統(tǒng)主力電商平臺上,小米、螢石、喬安、普聯位居銷量維度的前四名,合計份額(CR4)為40.2%,與2023年持平。
在這其中,小米作為跨界品牌,已成為電商渠道的霸主。2021-2024年,在以京東、阿里、蘇寧易購等為代表的傳統(tǒng)主流電商平臺上,小米已連續(xù)4年位居銷量、銷額雙維度下的首位。
“財大氣粗”的小米,監(jiān)控
攝像頭只是其生態(tài)產業(yè)鏈上的一環(huán),或許也并不要貢獻多少利潤。
而與之相對的是,作為傳統(tǒng)品牌的螢石、喬安和普聯等,監(jiān)控攝像頭是主業(yè),也是其營業(yè)收入的根基。
同時,作為在電商渠道已經占據一席之地的安防品牌廠商,也將進一步蠶食其他中小品牌或是白牌廠商的生存空間。
因而,不禁有一個疑問,面對電商帶來的營銷新方式,在消費類產品價格承壓的境況下,還能在電商平臺撐多久?
品牌隱憂
熟悉電商平臺的人都了解,“一個品類的產品,就算貨比三家,也就瀏覽前幾頁店鋪信息,即可實現下單需求。后續(xù)還有多少店鋪的信息,都直接略過了。”
因而,在這種權重機制下,為了電商平臺上的店鋪位置在前突出,除了店鋪的自身銷量大、價格優(yōu)惠等,平臺的投流權益也是有加持的作用。
但問題根源在于,原本已是價格低位拼銷量的廠商,能有多少成本去實現更大的曝光量,才能進入消費者眼中?
誠然,上述提及的四大品牌已連續(xù)兩年霸榜前四位置,其品牌影響力已經形成。
而對于更多中小品牌或白牌來說,拼多多的模式或逐漸成為其生存陣地,但也意味著原本極盡壓縮的利潤空間也近乎于無。
最終的走向,不外乎進入洗牌隊列。
正如某次行業(yè)會議上,業(yè)內大咖所言:“不論專業(yè)安防還是消費安防,消費者正逐漸匯聚于頭部品牌。”
此前,消費者因白牌產品體驗不佳而失望,而今嘗試轉型中高端依舊受阻,迫使回歸低端而致使復購率低。與之相對的是,品牌廠商憑借優(yōu)良的產品規(guī)格和功能等贏得消費者信任,復購率持續(xù)增長。
足見,在紛繁復雜的安防市場競爭中,品牌廠商的影響力和品牌競爭實力至關重要。同時,電商也好,跨境出海也好,“打鐵還需自身硬”,不斷開拓新的市場渠道,用多元化的方式應對大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才能獲得長遠發(fā)展的最優(yōu)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