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低空經濟在政策紅利之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當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
無人機市場。數據顯示,2024年低空經濟規模達6702.5億元,較2023年增長32.5%。
不容忽視的是,低空經濟產業以年均超30%的增速迅猛發展之時,仍面臨不少制約。
特別是無人機芯片領域,依賴進口的現狀仍亟待解決。
基于此,本文盡可能全面地解讀當前無人機芯片行業的主要國內玩家,進一步探討芯片行業的國產化進程。
芯片產業蓄力在即
70% 以上的市場份額,眾多的無人機企業如大疆、極飛等不斷創新,推出各類高性能產品,不僅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還遠銷海外,成為全球無人機市場的中流砥柱。
然而,當前我國無人機芯片高端市場仍被德州儀器、高通、英特爾、恩智浦半導體、意法半導體、三星、英偉達等國際廠商主導,尤其在工業級無人機領域。
在此背景下,無人機芯片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無人機芯片,不僅需要具備高性能的處理能力,以實現對飛行姿態的精準控制和實時數據傳輸,還需要具備低功耗特性,以確保無人機在長時間飛行過程中能夠保持穩定的工作狀態。此外,無人機芯片還需要具備較高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以應對復雜多變的飛行環境。
作為無人機系統的“大腦”和“神經”,無人機芯片涉及多個關鍵模塊,涵蓋主控芯片、圖像處理芯片、電源管理芯片、
傳感器芯片、通信芯片等,伴隨無人機在諸多實際場景中的廣泛應用,對無人機芯片的國產化要求也越來越高。
據了解,北航無人系統研究院工程師楊炯曾表示,目前一架無人機中絕大多數都是低端芯片,需要的中高端芯片很少,其組合一般是1顆視覺芯片+1/2顆主控芯片+電源芯片等,以及大量的接口轉換芯片及巨量的電阻和電容等。
特別是在當下,大算力、低功耗、多模態感知能力及開放平臺能力等成為中美博弈的重要方向,在國際形勢變幻莫測的當下,無人機產業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在芯片領域“卡脖子”的壓力之下,也迎來國產替代的窗口期,加速在高端傳感器、先進制程等領域持續攻堅,助力全產業鏈自主可控。
國產化進程加速
據了解,全志科技開發R16平臺和T113-S3處理器,小米無人機曾采用其方案,支持自穩飛行與遠距離圖傳,功耗優化顯著。
瑞芯微的RK3288,大疆2017年推出的Crystalsky就搭載了瑞芯微這款芯片RK3288,四核Cortex-A17,頻率高達1.8GHz。目前行業也有基于RK3588開發設計的嵌入式主板,為無人機提供了強大的性能支撐。
聯芯科技的大疆精靈Phantom 4中,首次采用了聯芯方案LC 1860,這顆芯片也被應用在了零度智控的第一代無人機上。
此外,酷芯開發的AR803X系列芯片,主要用于中低端無人機的圖傳系統。而飛騰的騰瓏E2000D芯片被用于工業級無人機的飛行控制系統。該芯片提升了無人機的飛行可靠性和抗電磁干擾能力,已在應急救援和森林預警監測等項目中應用。
在圖像處理芯片領域,海思的SS928芯片、國科微的GK7606V1、為旌科技的VS859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還有電源管理芯片、傳感器芯片、通信芯片、存儲芯片等,已有不少國內廠商正在奮起直追。
據行業消息透露,無人機頭部大廠或將采用“雙供應商”模式,加速在電源管理、存儲芯片等領域的國產替代,降低對海外大廠的依賴,同時減少主控芯片和高端傳感器芯片等進口,減少海外遏制和監管的壓力。
總體而言,隨著技術的持續突破與產業生態的日益完善,無人機芯片國產化已從“可用”向“好用”階段過渡,但在高端傳感器、先進制程等領域仍需攻堅。未來隨著RISC-V生態成熟和國內封裝技術進步,全產業鏈自主可控將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