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城市在線】近日,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杭州市智能網聯車輛測試與應用促進條例》有關精神,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自然資源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交通運輸部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聯通裝〔2023〕268號)等文件要求,扎實推進“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
城市建設,打造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標桿城市,杭州市經信局牽頭組織編制了《杭州市打造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標桿城市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現予以公告,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
公開征求意見時間為2024年9月12日至2024年9月24日,有關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如有意見或建議,可通過信函、電話等形式與市經信局高端裝備處(汽車產業處)聯系。
聯系地址:杭州市上城區解放東路18號市民中心A座1204室市經信局高端裝備處(汽車產業處)。
聯系電話:0571-85257070。
電子郵箱:chenxinru1993@163.com。
《實施方案》分為總體要求與發展目標、工作任務、保障措施、附則四部分內容。
總體要求中提出,力爭到2026年,將杭州打造成為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標桿城市。
產業集群跨越發展:到2026年,力爭網聯模塊前裝量產累計50萬輛以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企業突破4000家,規模突破4000億元。
數智基礎牢固支撐:到2026年,新增改造5G基站1萬個,試點區域95%以上
信號機與交通標志標識實現聯網上車應用。
云端服務安全有效:到2026年,建成具備百萬量級車端設備、十萬量級路側設備接入能力的城市級服務管理平臺,實現自動駕駛車輛(設備)測試應用里程突破500萬公里。
示范工程成效顯著:到2026年,力爭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60%,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超過150萬輛;智慧化改造停車場20個以上,支持自動泊車停車位700個以上;部署不少于2000輛的低速智慧物流車、不少于120輛智慧公交、不少于200輛的智慧乘用車、不少于100輛智慧城市物流車和特定場景集重卡。
工作任務中,聚焦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完善智能網聯汽車運行支撐體系、加強智能網聯汽車安全保障能力、推廣智能網聯汽車多元場景應用、創新數據應用與運營服務模式等角度進行部署。其中提到,要加快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建設,到2026年,建設智慧路口不少于200個,智慧高速里程超過100公里,滿足“車路云一體化”智駕功能的低時延、高可靠、高移動性數據傳輸要求。
以下是全文:
杭州市打造國家智能網聯汽車
“車路云一體化”應用標桿城市實施方案
(送審稿)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杭州市智能網聯車輛測試與應用促進條例》有關精神,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自然資源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交通運輸部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聯通裝〔2023〕268號)等文件要求,扎實推進“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建設,打造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標桿城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與發展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精神,鞏固和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先優勢,搶抓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的“窗口期”,充分利用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戰略機遇,構建車路云協同的智能交通體系,促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6年,將杭州打造成為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標桿城市。
——產業集群跨越發展:重點圍繞整車、零部件、汽車芯片、汽車操作系統、核心算法等方面,強化產業鏈條,發揮數字經濟長板優勢,培育一批集研發、生產、運營于一體的高科技企業,打造全國標桿級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到2026年,力爭網聯模塊前裝量產累計50萬輛以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企業突破4000家,規模突破4000億元,初步建成立足杭州、輻射長三角、放眼全國的“一核、三心、多點”產業空間布局。
——數智基礎牢固支撐:遵循區域發展差異,分階段推進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建設,建設CA安全身份認證平臺,構建基礎牢固的數智底座支撐體系。到2026年,新增改造5G基站1萬個,試點區域95%以上信號機與交通標志標識實現聯網上車應用,滿足車路云一體化智駕功能的低時延、高可靠、高移動性數據傳輸要求,建成全國領先的5G車聯網標準體系,打造數據上車應用示范城市。
——云端服務安全有效:建立健全“中心云-區域云-邊緣云”三級架構的云控平臺,具備向車輛提供融合感知、協同決策規劃與控制的能力。建設杭州自動駕駛仿真場景庫,構建“模擬仿真、封閉場地、實際道路”的全面測試驗證能力。到2026年,建成具備百萬量級車端設備、十萬量級路側設備接入能力的城市級服務管理平臺,實現自動駕駛車輛(設備)測試應用里程突破500萬公里。
——示范工程成效顯著:重點圍繞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車、自動泊車、城市物流、低速無人車、智慧集重卡等領域開展規模化示范應用,逐步探索商業化創新應用服務模式。到2026年,力爭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60%,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超過150萬輛;智慧化改造停車場20個以上,支持自動泊車停車位700個以上;部署不少于2000輛的低速智慧物流車、不少于120輛智慧公交、不少于200輛的智慧乘用車、不少于100輛智慧城市物流車和特定場景集重卡,打造全球智慧物流第一城。
二、工作任務
(一)強化產業鏈條,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1.加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企業招引。建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企業數據庫,按照補鏈強鏈延鏈的原則,圍繞先進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等電動化領域,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車載攝像頭、高精度地圖與定位、域控制器等智能化領域,車用無線通信、云服務終端等網聯化領域,操作系統、智能駕艙、電動化平臺等共性基礎技術領域,以及汽車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安全領域,開展全產業鏈招商。對新投資20億元及以上的整車項目、新投資10億元以上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研發項目和關鍵零部件項目,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區縣政府統籌解決用地指標。到2026年,招引頭部企業3家以上,招引鏈上企業50家以上。〔責任單位:市投資促進局、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各區、縣(市)政府,第一位為牽頭單位,下同〕
2.助力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培育成長。引導整車企業研發生產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加快新型網聯模塊前裝量產,推動量產車輛規模化覆蓋并在杭開通V2X功能。支持零部件企業強化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軟硬件和集成產品的布局,鼓勵龍頭企業積極布局智能網聯核心產業,提高關鍵技術自主可控及核心零部件供應鏈安全。支持整車生產企業、使用主體與我市共同爭創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到2026年,培育3家以上國內頭部企業,20家以上“小巨人”企業,產業鏈規模達到4000億元,網聯模塊前裝乘用車累計50萬輛以上,納入國家試點車型1個以上。〔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公安局、市建委、市交通運輸局,各區、縣(市)政府〕
3.加快智能網聯產業園區建設。分類打造集合多種產業形態的綜合型園區、聚焦特定領域的專業型園區、依托既有的產業向智能網聯領域延伸的融合園區。以濱江+蕭山、余杭未來科技城和錢塘下沙三大板塊為核心區設立政策先行區,上城、拱墅、西湖、臨平、桐廬為聯動區,輻射桐鄉、德清打造“杭州都市圈智能網聯汽車融合示范區”,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實現與上海、無錫、蘇州、合肥等城市互聯互通。鼓勵對入駐開發區(園區)企業給予相應的房租減免。到2026年,打造3-4個市級智能網聯綜合型和專業型產業園,重點支持智能網聯產業園參評市級人工智能標桿產業園,建成全國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交投集團,各區、縣(市)政府〕
4.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堅。聚焦車規級芯片、人工智能算法、激光雷達、車載操作系統、智能計算平臺、線控執行系統、新一代動力電池等關鍵領域,支持整車、零部件和科技企業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力度。采用“揭榜掛帥”等方式,鼓勵高端微控制器(MCU)、功率器件、電源控制模擬芯片、車內/車間通信芯片、高算力主控芯片、計算芯片、系統級芯片(SOC)等汽車芯片實現自主突破。到2026年,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累計實施科技攻關項目不少于10個。〔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各區、縣(市)政府〕
5.打造高新高能創新平臺。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與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前沿技術研究。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牽頭建設省級研發機構,探索產業創新聯動機制,打造全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共性技術創新平臺。支持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爭取院士工作站在杭落地。培育創建市級智能網聯汽車制造業創新中心。到2026年,全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省級及以上研發中心等創新平臺達3個以上,建成市級智能網聯汽車制造業創新中心。〔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科協、市交投集團,各區、縣(市)政府〕
(二)夯實數智底座,完善智能網聯汽車運行支撐體系。
6.深化全球雙萬兆城市建設。逐步推進“網聯-直連”混聯模式建設與應用,在濱江區、蕭山城區、余杭區未來科技城、機場高速等區域開展5G-A網絡試點,分階段部署新型通信設備,推進算力基礎設施、算力互聯互通平臺建設。到2026年,新增改造5G基站1萬個以上。(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綜合執法局、市交投集團、通信運營商,試點區、縣政府)
7.加快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改建、擴建道路建設工程應統籌規劃、配套建設通用車路協同基礎設施,與道路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步驗收、同時投入使用。對重點復雜路口或路段部署感知設備、邊緣計算系統(MEC)等,實現與云控平臺互聯互通,探索建立多桿合一、多感合一等發展模式。推動全市交通信號機、待轉屏等設施更新改造,具備交通信號實時推送狀態的能力。高標準完成杭千智慧高速工程建設,實現高速路段和隧道全息感知、準全天候安全通行等功能。到2026年,建設智慧路口不少于200個,智慧高速里程超過100公里,滿足“車路云一體化”智駕功能的低時延、高可靠、高移動性數據傳輸要求。(責任單位:市建委、市公安局、市經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綜合執法局、市交投集團,試點區、縣政府)
8.完善升級城市級服務管理平臺。以“架構統一、標準一致、邏輯協同”為原則,建設全市統一的城市級服務管理平臺。開展“中心云-區域云-邊緣云”三級云控平臺建設,具備向車輛提供融合感知、協同決策規劃的能力,實現對試點車輛運行安全狀態實時監測,配合交通管理部門開展交通違法處理、事故調查、責任認定、預警分析、備案管理及原因分析等工作。推動城市級服務管理平臺與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交通信息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等城市級應用平臺的互聯互通,實現基礎數據的融會貫通、基礎軟件跨系統共享、基礎平臺跨域共用。到2026年,試點區域95%以上交通信號機與標志標識聯網上車應用,服務量產車輛超10000輛。(責任單位:市交投集團、市公安局、市經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建委,試點區、縣政府)
(三)構建標準規范,加強智能網聯汽車安全保障能力。
9.構建標準規范與測試評價體系。鼓勵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深度參與標準研究、標準驗證、應用示范、實施效果評估等“車路云一體化”標準體系建設,開展共性關鍵標準化項目研究工作。推進長三角智能網聯車輛測試互認機制建設。構建“車路云一體化”場景數據庫,形成從“模擬仿真、封閉場地、實際道路”的全面測試驗證能力和評價體系。建設CA安全身份認證平臺,建立路側設備和車輛接入網絡的認證機制,完善網絡安全、數據安全防護體系建設。到2026年,參與“車路云一體化”領域國標5個以上,行標10個以上,形成地標5個以上。(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交投集團,試點區、縣政府)
10.推進高精地圖數據安全應用。深化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度地圖試點工作,構建高精度地圖在“車路云一體化”場景中的地理信息安全防控體系。以“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原則,探索高精度地圖合規眾源技術,支持車企、服務單位探索智能網聯汽車地理信息數據眾源采集、實時更新、在線分發、安全傳輸等安全合規技術。鼓勵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推廣,提供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一張網”位置服務,推進地理信息要素在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中的應用。到2026年,完成地理信息安全防控技術體系構建。(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數據資源局、市交投集團,試點區、縣政府)
(四)擴大應用規模,推廣智能網聯汽車多元場景應用。
11.支持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動城市公交車、公務車、出租車等公共領域車輛通過加裝通信模塊、智慧屏顯設備,實現車輛網聯化改造。鼓勵整車企業量產具備自動泊車功能的車輛,推進停車場智慧化升級改造,實現車場云協同的自動泊車。投建一批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集中充(換)電站。到2026年,公共領域車輛網聯改造8000輛以上,新車車載終端搭載率超過50%,智慧化改造停車場20個以上,支持自動泊車停車位700個以上,新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集中充(換)電站10座以上。(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發改委、市綜合執法局、市公安局、市機關事務局、市城投集團、國網杭州供電公司,試點區、縣政府)
12.打造全球智慧物流第一城。規模化建設智慧物流配送車、零售車等低速無人車應用場景,構建安全、高效、智能的低速無人車服務體系,保障城市物流配送車通行。打造城市城際間多領域自動駕駛物流應用,探索重卡自動駕駛編隊運行,推動下沙港無人集卡場景建設,構建新型智慧物流體系,推動全社會物流成本有效降低。到2026年,部署不少于2000輛的低速智慧物流車,實現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應用;部署智慧城市物流車和特定場景集重卡100輛以上,部分實現特定場景下自動化示范運行。(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交投集團,試點區、縣政府)
13.打造智能網聯賦能城市運行示范城市。重點圍繞環衛、渣土、充電、巡邏等特種領域,實現智能網聯賦能城市管理和運行,降低特種環境下人工使用率,保障節假日高速新能源汽車用電需求,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與運行效率。到2026年,部署智慧環衛車100輛以上、智慧充電車100輛以上、智慧巡邏車100輛以上,網聯改造渣土車100輛以上,部分實現特定場景下自動化示范運行。(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經信局、市公安局、市綜合執法局、市城投集團,試點區、縣政府)
14.打造公共交通降本增效先行城市。推動頭部人工智能企業、整車企業落地L3級以上自動駕駛應用,穩步推進無人化收費創新應用,加快推進商業模式成熟,保障與現有交通系統的有機融合。結合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重點圍繞公交車實現紅綠燈、弱勢交通參與者等信息的實時交互,持續優化公交出行體驗和停靠站點布局,增加智能乘車停靠站點,實現公交降本增效。到2026年,部署智慧乘用車200輛以上,部分實現無人化商業運行;建設不少于15條公交線路(含BRT),部署智慧公交車120輛以上。(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經信局、市公安局、市城投集團,試點區、縣政府)
(五)建立賽馬機制,創新數據應用與運營服務模式。
15.建立試點比學趕超賽馬機制。采用“賽馬”機制(揭榜任務項目)推進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建設,支持納入國家試點的區縣、市屬國有企業根據國家試點任務清單開展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建設、車載終端裝配率提升、規模化示范應用項目建設(包括但不限于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車、城市物流、自動泊車、環衛清掃、自動配送等多場景)、高精度地圖安全應用、標準及測試評價體系建設等,每年分檔給予財政專項激勵,支持區縣出臺政策用于國家試點建設。(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交投集團、市城投集團,試點區、縣政府)
16.創新數據應用與運營服務模式。依托杭州“中國數谷”,積極探索數據要素流通制度,優化數據流通交易市場環境。整合“車路云一體化”沉淀的數據、政府公共數據、第三方行業數據等,創新數據應用,形成數據產品。鼓勵商業保險公司設計智能網聯車輛相關的保險產品,探索自動駕駛系統及軟硬件的產品責任保險。探索杭州特色智能網聯汽車商業模式,鼓勵納入國家試點的區縣發放創新出行券培育出行新模式新業態,圍繞景區旅游、交通樞紐、物流快遞、新能源充電等行業領域,積極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旅游”、“智能網聯汽車+出行”、“智能網聯汽車+配送”、“智能網聯汽車+電力”(有序充電、車網互動)等新型商業模式。到2026年,實現車路云一體化領域數據產品不少于10種,推出智能網聯車輛保險產品3個以上。(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數據資源局、市委金融辦、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廣旅游局、市交投集團、國網杭州供電公司,試點區、縣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和法治保障。貫徹落實《杭州市智能網聯車輛測試與應用促進條例》,開展執法檢查,依法建立健全促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長效機制。建立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總召集人、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分管領導為副召集人的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工作聯席會議機制,負責統籌全市智能網聯“車路云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工作。辦公室設在市經信局,負責日常工作,專班內設產業發展組、基礎設施及平臺建設組、交通安全保障組、汽車創新應用組、新型設備應用組、資金保障組等“一辦六組”工作組。〔責任單位: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市經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各區、縣(市)政府,按職責分工〕
(二)強化基金和要素支持。支持市屬國有企業積極穩妥布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組建相關建設運營主體,全面拓展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數據產品開發、產業投資孵化等領域業務,探索多主體投資共建、聯合運營模式。做好產業基金支持,發揮“3+N”產業基金作用,研究探索設立專業化產業基金,鼓勵產業基金加大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資力度,對我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的企業開展股權投資。〔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經信局、市交投集團、杭州資本,各區、縣(市)政府,按職責分工〕
(三)營造產業發展和應用氛圍。舉辦全市打造全國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標桿城市動員大會,發布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典型案例。支持納入國家試點的區縣舉辦技術創新協作、高端展會活動、智能網聯汽車競賽等,進一步營造產業發展氛圍,按規定給予補助。及時總結試點工作經驗,加強試點經驗和典型案例宣傳推廣,高水平建設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經信局、市公安局、市商務局、市交投集團,試點區、縣政府,按職責分工)
(四)建立任務分解和推進機制。制定發布年度工作任務書,明確責任目標和工作任務,完善月調度、季例會、年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任務晾曬、協調推進、督查考核等機制,及時研究解決一批產業發展和應用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及突出個性問題。將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工作和重點指標納入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考核,加大考核力度。開展試點工作年度督查,對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區、縣(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予以通報批評、問責約談。〔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各區、縣(市)政府〕
(五)加強要素保障和智庫支撐。積極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預算內資金、中央省財政專項資金以及開發性金融工具等支持。用好國家“車路云一體化”試點政策,集成制定全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支持政策,強化資金、土地、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同時,建立產業統計監測體系等,持續營造良好發展生態。組建杭州市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工作專家委員會,為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政策和制度規則提供戰略性、全局性、專業性、權威性決策支持,助力我市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統計局,各區、縣(市)政府,按職責分工〕
四、附則
本實施方案自2024年 月 日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由市經信局負責牽頭組織實施。各責任單位自生效日起3個月內制定出臺實施細則,統籌中央、省、市、區縣資金,用于國家試點建設,支持區縣獨立制定補充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