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突破。數據顯示,我國工業互聯網功能體系不斷完善,核心產業規模突破1.35萬億元,“5G+工業互聯網”項目數超過1.4萬個,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量突破5100億,服務企業近45萬家。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近340家,國家工業互聯網
大數據中心體系加快建設,匯聚數據超14億條。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全球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傳統的實體經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生產效率提升瓶頸、資源配置不合理、市場響應速度慢等問題。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帶來了海量的數據、先進的算法和創新的商業模式,但如果不能與實體經濟有效結合,數字經濟的價值也難以充分發揮。而工業互聯網,正以其獨特的優勢和強大的功能,成為連接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的關鍵橋梁,發展工業互聯網成為促進數實融合的戰略之舉。
一是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為傳統產業提供了全面數字化的路徑。通過將各類工業設備接入網絡,實現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實時采集生產過程中的數據。這些數據經過分析和處理,可以精準地反映生產狀態、設備運行情況等,為企業決策提供有力依據。
二是促進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了實體經濟的創新發展模式。它打破了傳統產業的邊界,促進了不同行業之間的融合與協同創新。企業可以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與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進行信息共享和協同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新服務,實現了數字經濟創新模式與實體經濟的有機結合。
三是提升產業鏈協同效率。工業互聯網實現了產業鏈各環節的信息互通和協同運作。在傳統的產業鏈中,各環節之間的信息溝通往往存在滯后和不暢通的問題,導致生產計劃難以協調,庫存積壓或短缺等問題。而工業互聯網可以將產業鏈上的企業連接起來,實現需求、生產、供應等信息的實時共享,加強了數字經濟在優化資源配置方面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
四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不僅催生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大數據、工業APP等新興產業,還推動了傳統產業的智能化升級和價值鏈重構。這些新興業態和升級后的傳統產業共同構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需要持續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全力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黨委書記田川表示。
對此,田川提出,要做實基礎,完善功能體系建設。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持續壯大產業規模,一體推進網絡、標識、平臺、數據、安全五大功能體系建設;要做優供給,強化技術產業創新。體系化推進“5G+工業互聯網”、時間敏感網絡、邊緣計算、工業智能等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究、標準研制和產業化進程。加速建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構建標準體系。推動龍頭企業設立工業互聯網科研部門。深化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融合;要做深應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立足發展實際、聚焦重點行業、重點省份,分級分業推動,提升應用賦能水平;要做強保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確保數實融合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