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智能化該向智能交通學什么?
從90年代末的車牌識別開始,到2010年后高清一體化智能交通攝像機開始普及推廣,近幾年智能交通得到了遠超行業平均速度的快速發展。然而,為什么只有智能交通取得成功,而其他行業卻難有起色?安防智能化和智能交通有多大不同?智能交通的成功模式能否在安防行業推廣和復制?
自2008年前后安防行業提出“網絡化、高清化、智能化”的口號以來,高清和網絡設備突飛猛進。近幾年,網絡視頻監控的份額逐漸上升,而高清視頻也是日漸普及。而智能化年年都是亮點、年年都是理念,但又沒辦法真正得到推廣,一直沒有迎來真正的爆發點。
筆者十年來一直從事安防智能化相關工作,對智能化產品的算法、應用、協議、產品、項目、方案和市場諸多方面都有接觸,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下面主要從智能化產品形態、當前智能化安防產品所面臨的問題、智能交通成功的啟示等方面進行探討。
安防智能化需前后端齊并進
隨著近幾年安防高清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高清化讓人看得更清楚,網絡化讓視頻傳輸和存儲更方便,智能化讓視頻能夠更有效地應用。但是,如何有效處理和管理日益增長的海量安防視頻數據,這也是安防行業面臨的主要瓶頸之一,而智能化不失為其中潛力的解決之道。
當前智能化安防產品主要包括前端智能化產品和后端智能化產品,前者一般都是嵌入式產品架構,后者則一般為服務器模式,二者的基本差別之一就是智能分析和視頻數據網絡傳輸的先后關系。概括而言,前端智能和后端智能的差別主要包括:
1、前端智能一般在數據進行網絡傳輸之前進行智能分析,數據傳輸對網絡的要求、依賴和壓力都相對較小,后端智能需要通過網絡傳回視頻數據后再進行智能分析,對網絡的要求、依賴和壓力都較大;
2、前端智能基本都是嵌入式產品,產品形態較為完整,后端智能基本都采用服務器運行模式,產品更接近于解決方案,形態相對不固定;
3、前端智能因為產品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計算性能相對較低,同時能夠運行的功能較少,后端智能因為一般采用服務器集中處理模式,計算性能大大增強,能夠同時運行多種功能算法;
4、前端智能由于使用環境原因,智能分析一般都是數據采集性質,后端智能因為是對前端網絡視頻的集中處理,除了可以實現數據采集性質的智能分析功能,還可以開發基于統計和大數據分析類的智能分析或管理功能;
5、前端智能一般采用嵌入式,穩定性相對較好,后端智能一般采用服務器軟件模式,穩定性投入相對較大;
6、前端智能開發難度相對后端智能較大,定制開發成本相對較高。前端智能化設備的產品形態相對獨立完整,與安防產品的關聯較強,在現在安防行業主體仍是設備商的情況下,更容易被廠商接受和產品化,同時也更容易被客戶接受。而后端智能化對廠商來說,主要就是軟件開發,相對產品形態比較薄弱。
相較而言,后端智能化產品特性相對前端智能化產品更加薄弱,但是其易定制、易集成、功能更全面、計算性能更強大的特性在軟件服務框架下,顯得更加契合,而前端智能化所面臨的用戶體驗和錯誤數據處理問題,技術功能和指標問題以及市場經濟等效益問題,也是后端智能化需要面對的問題。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