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士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基因重組中不可不知的知識點精簡概括
一、重組DNA技術相關概念
(一)DNA克隆
克隆(clone):來自同一始祖的相同副本或拷貝的集合。
克隆化(cloning):獲取同一拷貝的過程,即無性繁殖。
1.分子克隆(DNA克隆)
2.細胞克隆
3.個體克隆(動物或植物)
DNA克隆:
應用酶學的方法,在體外將各種來源的DNA與載體DNA結合成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DNA分子,繼而通過轉化或轉染宿主細胞,篩選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轉化子細胞,再進行擴增、提取獲得大量同一DNA分子。又稱基因克隆或重組DNA。
基因工程:
實現基因克隆所采用的方法及相關的工作,又稱為重組DNA技術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二)工具酶
1.限制性核酸內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識別DNA的特異序列,并在識別位點或其周圍切割雙鏈DNA的一類內切酶。是細菌內存在的保護性酶。分為I、II、III三類。II類酶識別序列特點為回文結構。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作用后產生兩種末端:鈍性末端(blunt end)粘性末端(sticky end)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識別序列長度為4~8個bp。不同酶切產生的相同粘性末端稱配伍末端(compatible end),可用連接酶連接。
2.DNA聚合酶I
3.逆轉錄酶
4.DNA連接酶
5.堿性磷酸酶
6.末端轉移酶
7.Taq DNA聚合酶
(三)目的基因
應用重組DNA技術所要分離、獲得的基因。
1.cDNA(complementary DNA):是指經反轉錄合成的,與RNA互補的單鏈DNA。以單鏈cDNA為模板,經聚合反應可合成雙鏈cDNA。
2.基因組DNA(genomic DNA):是指代表一個細胞或生物體整套遺傳信息(染色體及線粒體)的所有DNA序列。
(四)基因載體(vector)
能攜帶目的基因,實現無性繁殖所采用的可獨立復制的完整DNA分子。又稱克隆載體。其中為表達出蛋白質設計的載體又稱表達載體。
常用的載體:質粒、噬菌體DNA、病毒DNA載體的選擇標準: 能自主復制;
具有兩個以上的遺傳標記物,便于重組體的篩選和鑒定;
有克隆位點(外源DNA插入點),常具有多個單一酶切位點,稱為多克隆位點;
分子量小,以容納較大的外源DNA。
1.質粒(plasmid)是存在于細菌染色體外的小型環狀雙鏈DNA分子。大小約為數 千堿基對。常有 1 ~ 3個抗藥性 基因,以利于篩 選。
2.噬菌體(phage)DNA
λ 噬菌體DNA改造系統
λ gt 系列(插入型,適用cDNA克隆)
EMBL系列(置換型,適用基因組克隆)
M13噬菌體DNA改造系統(含lac Z基因)
M13mp系列
pUC系列
3.其他
柯斯質粒(cosmid)
酵母人工染色體載體(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YAC)
細菌人工染色體(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
動物病毒DNA改造的載體(如腺病毒、腺病毒相關病毒、逆轉錄病毒)
二、重組DNA技術基本原理
(一)目的基因的獲取
1.化學合成法:用于已知序列,或可推導出序列的基因
2.基因組DNA
基因組DNA文庫(genomic DNA library):存在于轉化細菌內,由克隆載體所攜帶的所有基因組DNA的集合。簡稱G-文庫。
3.cDNA:
cDNA文庫(cDNA library)用細胞總mRNA 制備全套雙鏈cDNA后,建立的基因文庫。簡稱 c-文庫。
4.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PCR是根據DNA復制的原理,在體外利用酶促反應獲得特異序列的基因組DNA或cDNA的專門技術。
PCR的反應體系:模板DNA、特異性引物、DNA聚合酶、dNTP及含有Mg2++的緩沖液。
PCR的基本反應步驟:
1.變性:將反應系統加熱至95℃ ,使模板DNA*變性成為單鏈;
2.退火:將溫度下降至50℃左右,使引物與模板DNA退火結合;
3.延伸:將溫度升至72℃ ,DNA聚合酶以dNTP為底物催化DNA的合成反應。
上述三個步驟為一個循環,經25~30次循環后,可將模板DNA擴增達百萬倍。
(二)克隆載體的選擇
(三)外源基因與載體的連接
1.粘性末端連接
2.平端連接
限制性內切酶作用產生的平端粘端經特殊酶處理變為平端
3.同聚物加尾連接
由末端轉移酶作用,在DNA片段末端加上同聚物序列,制造出粘性末端再連接。
4.人工接頭
由平端加上帶有新的酶切位點的寡核苷酸,再用限制酶切產生粘性末端,進行連接。
(四)重組DNA導入受體菌
受體菌條件:安全宿主菌限制酶和重組酶缺陷處于感受態
導入方式:轉化
轉染(transfaction)
感染(infection)
(五)重組體的篩選
重組DNA導入受體菌后,經過培養使其大量繁殖,再設法將含有目的基因的菌落區分鑒定出來,這一過程即為篩選(screening)或選擇(selection)。
1.直接選擇法:針對載體攜帶某種或某些標志基因和目的基因而設計的篩選方法。其特點是直接測定基因或基因表型。
抗藥性標記選擇(插入失活法):將目的基因插入帶ampr和tetr基因載體的tetr基因中,則tetr基因失活。在分別含有氨芐青霉素和含四環素的兩個培養基中培養,進行篩選。
標志補救(marker rescue)
若目的基因能夠在宿主菌表達,且表達 產物與宿主菌的營養缺陷互補,就可利用對營養素的依賴表型來篩選。
分子雜交法:利用32P標記的探針與轉移至硝酸纖維素膜上的轉化子DNA或克隆的DNA片段進行分子雜交,直接選擇并鑒定目的基因。
原位雜交
Southern印跡
2.非直接選擇法:
免疫學方法:利用特異抗體與目的基因表達產物相互作用進行篩選。包括:
免疫化學方法
酶免檢測法
(六)克隆基因的表達
表達體系的建立:
表達載體的構建
受體細胞的建立
表達產物的分離、純化
1. 原核表達體系
E.coli的標準:
選擇標志
強啟動子
翻譯調控序列
多接頭克隆位點
E.coli的不足:
缺乏轉錄后加工機制
缺乏翻譯后加工機制
表達產物形成不溶性包涵體
很難表達大量可溶性蛋白
2. 真核表達體系
如酵母、昆蟲及哺乳類動物細胞
優點:可表達克隆的cDNA及真核基因組DNA可適當修飾表達的蛋白質表達產物分區積累
缺點:操作技術難、費時、不經濟
轉染:將表達載體導入真核細胞的過程
三、重組DNA技術與醫學的關系
疾病基因的發現
發展生物制藥
DNA診斷
基因治療
遺傳疾病的預防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