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只談人臉和二維碼門禁,只搞清這三個問題:
1、人臉門禁會成為主流嗎?
2、人臉識別安全嗎?
3、未來,“刷臉”會干倒“刷碼”嗎?
在門禁通行方式中,人臉識別科技含量更高,因此自帶光環的人臉識別對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時尚,符合高檔場合的氣質,比如甲級寫字樓、會議廳、高檔小區等出入場景,眾多樓宇運營者也表示更加親睞于人臉門禁。
從用戶體驗方面而言,人臉門禁具有生物識別均具備的一個特性:無需額外識別介質輔助,比如手機、卡片等,也不受年齡限制,便攜性高。同時,很多人覺得刷臉通行是一種尊貴體驗。
從單純的技術角度而言,人臉識別技術已經邁向成熟期,市場上也有很成熟的產品,應用領域廣泛,比如支付、手機、門禁、監控、偵查等領域。在3D活體檢測技術的加持下,人臉識別精度和準確性也越來越高。未來,人臉識別也非常可能與眼紋識別結合,進一步提升精度和安全性。
雖然技術已經日趨成熟,而人臉門禁為什么沒有取代二維碼門禁呢?因為存在安全隱患。這個安全隱患主要體現在人臉技術實際應用層面。
從相關的行業法規方面來講,是不完善的。我們從年初“人臉識別第一案”和近日清華教授因不接受小區人臉改造而維權的事件可以看出,現狀是人臉識別技術跑在了相關法律法規的前面。
從技術應用的角度上而言,因缺乏行業法規,技術濫用、產品安全性低,更甚是通過軟件誘導用戶采集人臉信息,從而導致的信息泄露事件層出不窮。網上5毛一份的人臉信息”、“256萬用戶的人臉信息在網上“裸奔””等這樣的新聞讓人惶恐不安。人臉信息一旦泄露就是終身泄露,這也是很多人拒絕使用人臉門禁的原因。
從樓宇運維管控的角度出發,人臉門禁并沒有二維碼成熟。人臉僅作為一種身份標識,實現通行,功能單一,同時,用戶信息采集、管理比較繁瑣。反之,由于有智能手機這個“聰明的”載體,二維碼不僅可以作為通行憑證,門禁系統同時具備訪客邀請、訪客預約、手機梯控、遠程開門等實用性功能,人員和設備也可靈活管理。顯然,二維碼門禁系統與樓宇運營管理結合的更為緊密。
整體而言,人臉識別在門禁領域的應用還不是很成熟。
因此,小令認為,人臉門禁終將成為門禁的主流,但需要時間,為了考慮到用戶的通行體驗,以及樓宇智慧化管控,融合人臉、二維碼、刷卡、NFC等多種識別方式的智能門禁更為適合。
從門禁的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出,卡片門禁存在半個世紀,沒有淘汰,說明必定有它的用武之地。新技術的出現并不是壓倒所有老舊技術,而是在新技術產生的過程中,老舊技術也會通過更新迭代,更好地與新技術結合起來,提升人們體驗,滿足更廣泛的需求。
進入“令令開門”公眾號,查看各類《智能門禁和智能訪客的解決方案以及3000+經典項目案例》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