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源負荷電流容量較大,為了安全起見及使用和維護方便,數據通信電源系統的多級防雷,原則上均選用并聯型電源防雷器。
電源防雷器的保護模式有共模和差模兩方式。共模保護指相線-地線(L-PE)、零線-地線(N-PE)間的保護;差模保護指相線-零線(L-N)、相線-相線(L-L)間的保護。對于低壓側第二、三、四級保護,通常選擇共模的保護方式。
限制電壓特性是電源防雷器的zui重要特性,限制電壓越低,保護效果就越好。但考慮到我國電網電壓普遍不穩定、波動范圍大的實際情況,在盡量選擇限制電壓較低的電源防雷器的同時。還必須考慮防雷器有足夠高的zui大連續工作電壓。如果zui大連續工作電壓偏低,則易造成防雷器自毀。
電源系統低壓側有一、二、三級不同的保護級別,應根據保護級別的不同,選作合適標稱放電電流(額定通流容量)和電壓保護水平的電源防雷器,并保證防雷器有足夠的耐雷電沖擊能力。原則上,每一級的交流電源之間連接導線超過25m以上,都應做該級相應的保護。
電源低壓側保護用的電源防雷器,應該選擇有失效警告指示、并能提供遙測端口功能的電源防雷器,以方便監控、管理和日后維護。
電源防雷器必須具有阻燃功能,在失效、或自毀時不能起火。
電源防雷器必須具有失效分離裝置,在失效時,能自動與電源系統斷開,而不影響通信電源系統的正常供電。
電源防雷器的連接端子,必須至少能適應25mm²的導線連接。安避防雷器時的引線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0mm²的多股銅導線,并盡可能短(引線長度不宜超過1.0m)。當引線長度超過1.0m時,應加大引線的截面積;引線應緊湊并排或綁扎布放。
電源防雷器的接地:盡可能就近與交流保護地匯流排、或總匯流排、地網直接可靠連接。接地干線應使用不小于25mm²至35mm²的多股銅導線。
供電系統的防雷保護需要哪三道防線?
對于低壓供電系統,浪涌引起的瞬態過電壓(TVS)保護,采用分級保護的方式來完成。從供電系統的入口(比如大廈的總配電房)開始逐步進行浪涌能量的吸收,對瞬態過電壓進行分階段抑制。
*,應是連接在用戶供電系統入口進線各相和大地之間的大容量電源防浪涌保護器。一般要求該級電源保護器具備100KA/相以上的zui大沖擊容量,要求的限制電壓應小于1500V。我們稱為CLASS I 級電源防浪涌保護器。 這些電源防浪涌保護器是專為承受雷電和感應雷擊的大電流和高能量浪涌能量吸收而設計的,可將大量的浪涌電流分流到大地。它們僅提供限制電壓(沖擊電流流過SPD時,線路上出現的zui大電壓成為限制電壓)為中等級別的保護,因為CLASS I 級的防雷器主要是對大浪涌電流的吸收。僅靠它們是不能*保護供電系統內部的敏感用電設備。
第二,應該是安裝在向重要或敏感用電設備供電的分路配電設備處的電源防浪涌保護器。這些SPD對于通過了用戶供電入口浪涌放電器的剩余浪涌能量進行更完善的吸收,對于瞬態過電壓具有*的抑制作用。該處使用的電源防浪涌保護器要求的zui大沖擊容量為45KA/相以上,要求的限制電壓應小于1200V。我們稱為CLASS II 級電源防浪涌保護器。一般的用戶供電系統作到第二級保護就可以達到用電設備運行的要求了。
第三,可在用電設備內部電源部分使用一個內置式的電源防浪涌保護器,以達到*消除微小瞬態的瞬態過電壓的目的。該處使用的電源防浪涌保護器要求的zui大沖擊容量為20KA/相或更低一些,要求的限制電壓應小于1000V 。對于一些特別重要或特別敏感的電子設備,具備第三級的保護是必要的。同時也可以保護用電設備免受系統內部產生的瞬態過電壓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