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全光網將成為教育新基建的結構化力量。深圳大學在麗湖校區所采用的F5G全光園區,實現了全光網絡在高校校園的全場景覆蓋,包括智慧教室、教學辦公、學生宿舍等多個場景,讓智慧教育與教學實踐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從2022年9月份開始,深圳大學分處粵海、麗湖兩個校區的4.5萬師生不用再乘坐校區通勤車,花30多分鐘往返上課了。學校106間智慧教室被大規模應用到教學實踐中,“跨校區互聯互通”“分組討論”“多屏互動”等智慧教室的功能得到師生的普遍認可。據學校教務部門統計,深圳大學上一學期已有73門課在智慧教室開設,選課人次接近3000人,66.05%的學生認為,在智慧教室上課有助于提升學習效果。
合理規劃適當超前的
信息化基礎設施
智慧教室與教學實踐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云端設計與建設團隊將精美的作品獻給師生。學校智慧應用的順利實施,歸根溯源在于深圳大學規劃合理、適當超前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深圳大學信息化建設在“十三五”期間明顯提速。談到深圳大學麗湖校區二期網絡采用F5G全光方案的原因,深圳大學王主任表示,“在校園網管理過程中,傳統校園網絡架構存在著眾多弊端:網絡層次多,故障定位難,設備維護難;校園人口多,帶寬需求大,性能要求高;業務應用多,新增系統多,管理難度大。”現代校園亟須一個結構簡單,高速穩定,便于維護的網絡。
麗湖校區的實踐探索
深圳大學在麗湖校區所采用的F5G全光園區,實現了全光網絡在高校校園的全場景覆蓋,包括智慧教室、教學辦公、學生宿舍等多個場景。
麗湖校區全光校園網選擇在機房放置2臺光局端OLT,實現1+1冗余備份及雙上行級聯,主干鏈路雙歸屬保護。同時將校園網和設備網接入部分融合為一張網,通過無源光網絡共同承載,簡化網絡結構,融合后光局端OLT上行采用10GE光口分別與現有核心交換機對接。光終端ONU設備選型則是多規格匹配,可滿足校園全場景覆蓋,不同類型的業務走不同的業務通道實現業務隔離,同時通過硬管道隔離及加密技術確保業務安全。
相比傳統以太網,F5G全光方案的優勢主要在于三點:
簡架構,使能綠色校園
扁平化二層架構,采用無源分光器替換有源匯聚交換機,減少了80%的弱電間,無需空調等設施,有效避免觸電、火災等安全風險。深圳大學智慧校園建設充分踐行國家雙碳戰略和中國高等學校校園碳中和行動宣言,全光校園網絡綠色節能,相比傳統網絡,可以降低30%的能耗。
大帶寬,助力智慧教學
方案可以面向10GPON、50GPON平滑升級,無需重新布線和平臺切換,滿足Wi-Fi 6/5G 的大帶寬回傳要求,支持智慧校園多媒體、VR/AR教學等的應用創新。網絡動態帶寬分配,可以實現重點業務重點保障,讓教師直播課堂互動無延遲,學生宿舍錄播課堂更加清晰。千兆光網的建設,讓光纖直達宿舍、桌面等信息點位,充分使能智慧教學,可以支持1萬名以上的教師和學生同時在線學習。
易運維,打造極簡校園
校園語音、數據、物聯網三網合一,使F5G全光校園網解決方案多網融合,統一承載,新業務可以快速上線,運維效率提升60%,減少多張網絡并存的建設和維護成本。豐富的光終端款型,教室、辦公室、宿舍等全場景適配,支持光終端即插即用,需要升級或者更換業務時,也可以即換即通,進一步降低部署運維難度。
深圳大學王主任表示,隨著智慧校園建設的不斷深入,各種智慧應用對于校園網的依賴程度必定越來越高,大二層架構的全光網組網應用將以其優勢在各大高校校園組網中日趨普遍。
校園全光網將成為
教育新基建的結構化力量
回顧高校校園網建設歷程,不難發現,大約每十年會出現一個新的建設熱點。1995年以高校校園網初建為熱點;2005年以快速以太網改造為熱點;2015年以無線校園網為熱點;就目前情況看,未來幾年校園全光網將成為教育新基建的結構化力量。
2020年,光纖網絡基礎設施已躋身于“新基建”之列。2021年3月,“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工信部也印發了《“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統籌推進以5G和千兆光網為代表的“雙千兆”網絡建設快速落地。
一直以來,全光網被認為是運營商技術,對教育行業而言還是比較陌生的名詞,校園全光網建設的推進遠遠落后于運營商。
當前,“新基建”已經按下快進鍵,教育領域也同樣如此。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基礎網絡成為教育新基建發力的重點。文件明確提出:“升級校園網絡。推動校園局域網升級,保障校內資源與應用的高速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