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IP可視對講技術的逐漸成熟,
IP可視對講產品也逐步得到了普及應用。然而,一些廠家為了節省龐大的研發費用,將IP技術直接移植到IP可視對講產品中,消費者無法辨識真假。
IP泛指在以IP(InternetProtocol)為網絡層協議的計算機網絡中進行話音通訊的系統,它采用的技術統稱為VoIP(VoiceoverIP),即IP上傳送話音。由于計算機網絡采用的都是分組交換技術,其傳送的數據單元都是由控制部分和數據部分封裝而成的獨立數據包,通常稱之為“分組”,因此,從更一般的意義上來說,VoIP屬于分組話音通信的范疇。
而從技術上說,IP則是以IP為標志的網絡分組化和以多媒體為目標的網絡業務綜合化兩大主流技術融合的結果。隨著分組通信技術、綜合業務通信技術,以及IP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90年代以來以TCP/IP為核心協議的因特網(Internet)在范圍內超乎尋常的大發展,使得以IP業務為主的數據業務成倍增長,數據業務成倍增長又導致IP網絡的大力擴建,增加其帶寬,有效提高了Internet傳送質量;反過來,它又促進了Internet業務的發展和用戶數的增長。
Internet已從單純的數據業務進入包括聲音和圖像在內的多媒體通信領域,傳統的計算機網絡和電信網絡壁壘分明的界線已經被打破。Internet進入電信服務的*步,自然就是用戶面的基于IP的分組話音通信,即IP。
IP關鍵技術
IP由于具有價格低廉、可以靈活提供各種增值業務、有利于企業建立綜合服務內部網、有利于運營商開拓新的市場及有助于和新技術的融合等的應用優勢,使得IP能夠贏得市場的青睞。其關鍵技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即話音處理技術、IP話音通信協議、網絡管理和安全技術、終端技術及視頻編碼技術。
話音處理技術是IP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IP中的話音處理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一是在保證一定話音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編碼比特率,二是在IP網絡環境下保證一定的通話質量。前者主要是話音編碼技術,包括*檢測;后者包括分組丟失補償和回波抵消技術。
在話音通信中,時延指標是主要的,時延過大會使聽話者有不連續的感覺,而時延抖動是次要的。另外,話音編碼算法需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編碼比特率、話音質量和算法復雜度。
目前,IPzui常用的是G.729和G.723話音編碼。G.729是8Kbit/s的LPAS聲碼器,線性預測采用前饋型前向自適應技術,并使用預示提高合成模型的精度。G.723是雙速率LPA聲碼器,低速率的編碼比特率為5.3Kbit/s,高速率的編碼比特率為6.3Kbit/s,線性預測也采用前饋型前向自適應,并使用預視。G.723主要應用于低比特率。
IP網絡技術的特點
IP網絡,即在IP的基礎上增加了視頻傳輸功能。
在IP網絡中,視頻編碼技術是視頻處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zui常用的視頻編碼為MPEGx及H.26x系列,筆者以H.26x系列為例進行分析。
H.261是zui早出現的視頻編碼建議,目的是規范ISDN網上的會議電視和應用中的視頻編碼技術。它采用的算法結合了可減少時間冗余的幀間預測和可減少空間冗余的DCT變換的混合編碼方法。
和ISDN信道相匹配,其輸出碼率是p×64kbit/s。p取值較小時,只能傳清晰度不太高的圖像,適合于面對面的電視;p取值較大時(如p>6),可以傳輸清晰度較好的會議電視圖像。H.263建議的是低碼率圖像壓縮標準,在技術上是對H.261的改進和擴充,支持碼率小于64kbit/s的應用。
但實質上,H.263以及后來的H.263+和H.263++已發展成支持全碼率應用的建議,從它支持眾多的圖像格式這一點就可看出,如Sub-QCIF、QCIF、CIF、4CIF甚至16CIF等格式。
IP可視對講技術的特點
IP可視對講又稱為全數字對講,它是在原有的總線式可視對講系統的基礎上演變過來的數字化產品。IP可視對講系統采用當前的數字音視頻壓縮、DSP、嵌入式及流媒體網絡傳輸等技術,結合家庭智能網關系統的特點,利用小區的以太網絡,進行音頻、視頻的網絡流傳送,集成報警、門禁、智能家電等控制功能,提供短信、公告等增值服務。
核心模塊是基于TCP/IP協議的可視對講系統(包含戶內機/門口機/圍墻機/管理機),提供核心控制與調度、音視頻處理與壓縮、網絡控制與傳輸、以及周邊設備(如RS232/RS485)控制等功能。
IP可視對講系統主要特點是門口主機、室內分機、管理中心控制主機的音視頻信號均采用數字壓縮處理后再通過網絡傳送及接收,設備之間均采用網絡線連接方式,安裝及聯網方便快捷(可直接并入小區內現成的到戶網絡,無須另行布線)。室內分機還提供視頻信號輸入接口,可外接視頻信號(如攝像機等視頻設備);
8路的報警輸入輸出接口(輸入輸出可定義),可接紅外/微波探測器、幕簾式探測器、門磁等報警探測設備及警號、警燈等報警輸出控制設備;系統還支持互聯網接入功能,支持遠程異地聯網監控功能,直接通過IE方式即可進行圖像及聲音的瀏覽、報警的布撤防功能。
1、從通訊模式來看,IP可視對講系統和IP網絡(可視)存在本質上的區別。IP主要存在PC-PC通信、—通信、PC—通信和IP用戶控制的—通信,IP可視對講主要存在大門口主機—室內分機、門口主機—室內分機、門口主機—管理中心機和室內分機—室內分機。例如:北京的用戶甲通過辦公室的電腦(IP語音終端)與廣州的用戶乙的辦公室電腦(IP語音終端)之間進行通話,當然也可以是類的數據業務。這就是典型的PC-PC通信。
在某個小區內,訪客A通過裝于小區入口的大門口主機(IP大門口主機)與該小區內某個單元某層某室住戶B的室內可視分機(IP室內數字終端)進行通話、對講,這就是典型的大門口主機-室內分機之間通訊模式。
2、從信號傳輸的路徑來看,IP側重于因特網(Internet)之間的通信,如用戶甲和用戶乙之間是通過兩地之間的互聯網進行通訊;而IP可視對講側重于LAN(或VLAN)之間的通信,如訪客A和住戶B之間是通過小區內的局域網來實現兩者之間的通訊。
因特網(Internet)之間的通信只應用在少數的遠程控制。如住戶B在辦公室的電腦上通過互聯網控制自己家中的室內數字終端,完成防區的布/撤防、家電的控制及圖像的查看等操作。
3、在音視頻編碼方面,IP更多的是考慮帶寬的影響,而在音視頻質量和傳輸網絡的實際情況之間進行取舍和平衡,選取高壓縮率的音視頻編碼算法(G.729,H.264)對其具有十分的必要性。然而,高壓縮率的編碼勢必會導致圖像和聲音質量的下降,加上編碼器產生的各種時延(算法時延、計算時延、復用時延和傳輸時延),必然會導致圖像及聲音的質量下降,這與我們在電腦上用視頻聊天的情況是類似的。即便是在網絡環境比較好的情況下圖像也不是十分的流暢,圖像的清晰度也不是很好,聲音聽起來存在斷續現象,失真比較嚴重。
在
IP可視對講中,這種情況將更加嚴重。因為在IP中使用的終端多為機及PC型的話音終端,話機產生的回聲可以通過回波消除的方法進行消除,而在IP可視對講系統中使用的終端多為單線制(聲音為一條線)的免提室內分機和門口主機,這樣的主機和分機所產生的回音要比機大得多,此時的回聲不僅有電路造成的電回聲,同時還具有機器結構產生的聲回聲。如何消除這類回聲,這可以說是世界性的難題。
4、從系統及用戶的使用要求來看,IP可視對講要比IP網絡(可視)要高得多。IP網絡(可視)要求能聽得到對方聲音(和看得到對方的圖像)就足夠了,至于聲音及圖像的質量那就要看網絡的情況來定了。這一點用戶心里也很清楚,為了省點錢差就差點啦,只要能說得過去就行了。
要是無法接受的話還可以有很多的選擇余地,如用、小靈通、GSM等等。而IP可視對講主要針對小區的住戶,是房地產商提供給小區所有住戶使用的門禁可視對講系統。它的使用者是小區住戶,實際購買者也是下區住戶,它的質量好壞、系統的穩定性直接影響小區住戶的自身安全及切身利益。類似視頻聊天這樣的效果產品給住戶作為門禁可視對講產品,住戶肯定是接*的。
另外作為IP可視對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IP室內數字終端,它往往是集成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它既是門禁可視對講系統的室內可視分機,同時又可以是家居安防系統的報警主機,同時又可以是智能家居系統的家電控制器,同時又是網絡中的網關等。這種情況下住戶對它的要求就更高了,因為它是跟住戶的安全是息息相關的。
比如IP的語音終端出問題,大不了就是通不了話而已,然而要是IP可視對講的室內數字終端出故障就會導致用戶的生命財產安全。兩者的安全系數要求*不是處于同一平臺的。
IP可視對講≠IP
通過以上分析,
IP可視對講和IP不論從通訊模式、信號傳輸的途徑、音視頻編碼方式還是從系統及用戶的使用要求來看,兩者之間都存在本質的不同。一味地將IP技術原封不動地移植到IP可視對講中來,其結果可想而知。
所幸的是,國內一些廠家已經認識到了其中厲害關系,紛紛投以巨資進行自主開發。
針對IP可視對講有別于IP的特點,創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音視頻編碼算法,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包括回聲消除及音視頻信號傳輸質量的保障),既充分滿足了IP可視對講對聲音和圖像的要求,又解決了網絡傳輸的帶寬問題。
相信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IP可視對講將更穩定可靠,更容易走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