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2022年,在經濟增速放緩、疫情多發散發、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等多重因素沖擊下,我國經濟運行實現3%的增速,經濟總量突破120萬億元,綜合國力再上新臺階。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成績,預計2023年將有更大改善,中國經濟全面復蘇指日可待。
智慧城市作為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與城市化發展碰撞的產物,有助于促進城市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那么,2023年智慧城市如何助力中國經濟復蘇?應從哪些方向發力呢?
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中國經濟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換道超車的寶貴機遇。近日,各省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相繼出臺,數字經濟作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成為2023年各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部署內容。
其中,多個省份對未來五年、2023年的數字經濟發展規模、數字經濟核心或數字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等指標提出了明確目標,如北京提出2023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速6.5%且占GDP比重達到43%左右,福建提出2023年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2.9萬億元以上,江西提出2023年數字經濟規模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5%以上。
結合《“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數字經濟無疑將成為今年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期資本市場持續關注的焦點。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提升至50萬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0%左右。2023年,隨著各省市數字經濟發展計劃的逐步推進,數字經濟將迎來新一輪增長期,為全國經濟復蘇注入新動能。
工業經濟
日前,從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獲悉,2022年我國工業經濟總體回穩向好,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6%,拉動經濟增長1.1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1%左右,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7.7%,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彰顯。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1月11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工信部在會議上透露,2023年將通過穩住重點行業、穩住汽車等大宗消費、支持企業加大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等一系列舉措,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筑牢經濟“壓艙石”。
近期,從中央到地方,正陸續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加力提振工業經濟。如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印發的《關于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提出17項具體舉措,為2023年實現“開門穩”、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打下了堅實基礎;河北省出臺的《關于落實加力振作工業經濟重點任務的通知》,從7大方面提出了26條具體措施,全力鞏固河北省工業穩定回升的良好態勢;《重慶市加力振作工業經濟若干政策措施》圍繞9個方面出臺了23條惠企政策措施,面向全市工業企業提出一攬子獎補激勵政策??梢灶A見,隨著各項穩經濟政策落地見效,將進一步振作工業經濟,為2023年一季度良好開局奠定基礎。
銀發經濟
2022年,在新冠疫情沖擊下,“數字醫療+上門照護+居家養老”概念的項目持續融資不斷,成為當之無愧的風口。在中國市場,面向中老年人群的智能科技產品受資本青睞,比如智能輔具、助聽器、助行機器人等,也有居家養老服務、慢病管理方面的項目得到資金支持。
2023年,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銀發經濟正在許多個看似不起眼的領域里萌生、壯大,呈現“星火燎原”之勢。據艾媒咨詢預測,2023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2.0萬億元。這意味著未來幾年養老產業有望邁入爆發期,養老用品、養老醫療、養老娛樂、養老金融等銀發經濟細分領域市場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
結語:展望2023年,隨著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擴大內需戰略舉措實施見效,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我國經濟將迎來恢復性增長階段,為智慧城市市場帶來新的需求和增長空間。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