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鄉村振興這樣的大事,就是需要這樣久久為功,持之以恒的。自從三農問題提出以來,20年如一日的鉆研,使得當下鄉村振興成效初現。
國務院總理*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五年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力實施鄉村戰略是主要做的工作之一, 而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重點也提到了推進鄉村振興。這也是人民群眾對時代發展的殷切期盼和美好生活的迫切向往。
堅持一張鄉村振興藍圖干到底
“農,天下之本,民所恃以生也。”“務農重本,國之大綱。”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農為邦本,本固邦寧。
當下,全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國家安全基礎,都離不開農業發展。
自2004年以來,國家以發布了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著眼當下,我國的“三農”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發展還不平衡、農村發展還不充分的矛盾仍舊存在,距離所繪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強國美麗畫面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以中央一號文件為基礎,堅持把“三農”工作當作終身事業常抓不懈,堅持一張鄉村振興藍圖干到底,以水滴石穿的韌性,系統、深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至關重要。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建設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要求推進數字社會治理精準化,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以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
以數字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賦能
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但從各地建設情況看,數字鄉村發展仍存在不少問題。一是數字化水平區域發展不平衡。我國部分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仍較為薄弱,5G、光纖網絡等覆蓋有限。東西部地區信息化發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且城鄉“數字鴻溝”問題日益突出,中青年勞動力流失,農村留守老人學習和使用新技術能力較弱,數字化技術對村民使用形成門檻,不利于進一步普及推廣;二是各地數字鄉村發展仍處于“自下而上”的探索階段,缺乏立體化、系統性統籌,亟需優化資源配置。部分地區數字化建設同質化、重復化、盲目跟風等問題突出,信息、技術、資金、人才資源未得到有效配置;三是數字技術融入農業農村的應用場景面臨“碎片化”難題,農業農村大數據統籌利用不足,數據資源匱乏、服務落后、應用范圍窄。農業農村數據要素價值未得到充分釋放,不少數字化平臺仍存在數據整合難度高、開放共享程度低等問題,難以實現規模經濟效應。這些因素都限制了數字技術在農村的擴散、滲透和惠民效應的發揮,不利于鄉村振興戰略和數字中國戰略的有效實施。
最近,《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22年)》也正式發布。《報告》全面總結2021年以來數字鄉村發展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涵蓋鄉村數字基礎設施、智慧農業、鄉村新業態新模式、鄉村數字化治理、鄉村網絡文化、鄉村數字惠民服務、智慧綠色鄉村、數字鄉村發展環境等8個方面內容,并試行評價各地區數字鄉村發展水平,為數字鄉村建設推動者、實踐者和研究者提供參考。
總體上看,近年來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截至2022年底,5G網絡覆蓋所有縣城城區,實現“村村通寬帶”“縣縣通5G”。鄉村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農村電商繼續保持鄉村數字經濟“領頭羊”地位,2022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17萬億元。從2022年試行開展的數字鄉村發展水平評價結果看,智慧農業建設快速起步,農業生產信息化率提升至25.4%;鄉村數字化治理效能持續提升,全國六類涉農政務服務事項綜合在線辦事率達68.2%;數字惠民服務扎實推進,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服務的村級綜合服務站點增至48.3萬個,行政村覆蓋率達到86.0%。
不過,從北京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阿里研究院數字鄉村項目組聯合發布的《縣域數字鄉村指數報告》里顯示,縣域數字鄉村建設整體發展態勢雖然良好,但是縣域數字鄉村指數平均僅為55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對于鄉村振興難題,不少兩會委員給出建議:如,優化頂層設計,持續提升農村數字基礎設施水平,加快數字鄉村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推進鄉村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拓寬數字技術的應用場景,延伸至畜牧業、種植業、漁業、加工業等,促進農業生產和其他產品生產“降本增效”;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鼓勵發展農產品電商直采、定制生產等模式,建設農副產品直播電商基地;完善鄉村數字基礎設施發展激勵機制,引導數字經濟和地方特色農業產業融合,繼續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健全市場化投融資機制,拓寬資金來源渠道,不斷提升農村網絡基礎設施供給能力;構建鄉村數字人才培育長效機制,加強本土鄉村人才培育、提高數字人才下鄉待遇、完善配套考核與激勵機制,強化鄉村數字技能培訓,鼓勵本地項目引入本地勞動力,在培育當地村民數字技能的同時,解決當地就業問題,為鄉村打造扎實的本地數字人才庫...等等。
最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經之路,更是關乎億萬農民切身利益和福祉水平的大事要事。身為新時代的物聯網人,應當努力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中施展才華、大展身手,共同繪出村美民富的“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