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撫生實業有限公司>>公司動態>>營養所研究發現調節胰島素生成的新機制
近日,《分子與細胞生物學雜志》(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劉勇研究組的研究進展:Neuronal Cbl Controls Biosynthesis of Insulin-like Peptides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作為為期刊的亮點(Spotlight)論文,該研究揭示了泛素連接酶Cbl在胰島素生成中的調控作用,并提示這一調節機制在低等動物果蠅到哺乳動物的進化過程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胰島素合成與分泌以及胰島素敏感性的異常改變,是導致糖尿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了解胰島素合成的調控機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Cbl(Casitas B-lineage Lymphoma,簡稱Cbl)是一類分布廣泛、擁有E3泛素連接酶活性的胞內信號接頭蛋白(Adaptor),可以通過其不同的結構域與其它蛋白質分子結合,參與多種細胞信號轉導的過程。同時,作為E3泛素連接酶,Cbl還可以與受體酪氨酸激酶RTK(Receptor Tyrosine Kinase,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結合,促進其發生泛素化以進入蛋白酶體的降解過程。所以,Cbl在RTK信號的負調控機制中發揮關鍵的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哺乳動物中的Cbl家族成員c-Cbl與Cbl-b在免疫激活調控中至關重要,而在能量平衡與糖脂代謝調節方面所扮演的具體角色迄今尚不明確。
為探尋Cbl蛋白在代謝調控中的功能和作用機制,劉勇研究組博士研究生于月等以果蠅作為研究模型,通過一系列生理學和遺傳學的研究方法,發現在果蠅神經系統以及特定產生胰島素的神經細胞(IPC)中,Cbl的缺失導致胰島素樣肽的表達顯著增強、淋巴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壽命縮短,同時使果蠅對饑餓與氧化應激刺激更為敏感。進一步的遺傳互作實驗顯示,Cbl能夠通過調節EGFR-ERK信號通路影響胰島素樣肽的表達,而這一調節機制在大鼠的胰島b細胞中也得以驗證。
這些研究結果揭示了Cbl蛋白在胰島素合成過程中的重要調控功能,為進一步闡明Cbl蛋白家族在生長代謝、細胞應激和壽命調節等方面的作用機制提供了新的重要線索。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