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現有停車場出入口管理系統(tǒng)中的主要收費模式—中央收費和出口收費,進行比較和分析,并根據兩種模式在項目上的運用經驗給出相關建議和方案。
1.概述
停車場管理系統(tǒng)的出口收費方式為停車場的傳統(tǒng)收費模式,即停車場臨時車輛從入口取到停車卡后,進入停車場;出去時在出口進行繳費后,放行出場。出口收費崗亭的數量受到場地的影響,數量有限;且時間內通行車輛的數量跟車場收費員的收費速率有關,在停車場出行的高峰時期,往往容易造成出口通道的堵塞。對此,使車輛在車場內先繳費,再出場的中央收費模式孕育而出。
中央收費針對大型的、臨時車流量很大、停車場內有專門收費的停車場,可選用的中央收費型停車場系統(tǒng)。可以極大改善停車場高峰期出口處堵車情況。
zui近幾年,中央收費模式的停車場數量猶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增長。可是什么樣的停車場合適使用中央收費,什么樣的停車場適合出口收費呢?下面我們就這兩種收費方式進行對比,并給出相關建議。
2.停車場項目上中央收費和出口收費的對比
2.1兩種收費模式下車輛進出流程的對比
2.1.1 出口收費模式下停車場車輛進出流程:
2.1.2 中央收費模式下停車場車輛進出流程:
通過上面兩種收費模式流程圖的對比,它們的主要區(qū)別是在第2、3項上。出口收費模式:將車開到出口收費崗亭進行繳費,繳費完成后收費員會人工抬閘放行;中央收費模式:要離開車場時,先去中央收費處繳費,再開車離開停車場,到出口將卡塞入票箱,閘機自動抬閘放行。
由此可知,出口收費模式下的收費處數量受到停車場出口通道數量的限制,擴展性差,幾乎不能再增加;而中央收費模式下的收費處擴展簡單,甚至可以直接啟用自助繳費設備,等車場高峰時期,再開啟人工中央收費,能夠給車場運營單位和車主帶來便捷。
2.2兩種收費模式下車輛通行數量的對比
為測量兩種收費模式下車輛通行的數量,我們特地找了兩家商場規(guī)模、車位數差不多的地下停車場進行統(tǒng)計和比較。其中A停車場使用出口收費模式,出入口數量為4進4出,包含4個出口收費崗亭;B停車場使用中央收費模式,出入口數量為3進2出,設有3個中央收費處。統(tǒng)計時間是在車輛離場的高峰時期,既周六的晚上19點30分到21點30分。此時,兩個停車場都已經車輛出、入場的高峰時期,并已經啟動車輛高峰預案:A停車場在主要路口設置車輛指引人員,將車輛指引到出口較少的通道,盡量使車輛均勻分配到每個出口;B停車場增加收費人員,由原來每個中央收費處1名收費員,增加到2名,并在出口通道設置應急處理人員。
zui后經統(tǒng)計A停車場車輛的平均出場時間為22.1秒,每小時通行能力約為160輛次;B停車場車輛的平均出場時間為9.8秒,每小時通行能里約為370輛次。所以采用中央收費方式,車場出場時間會比采用出口收費方式節(jié)約55%。
2.3兩種收費模式下車場管理人員的對比
停車場一般根據車流量的多少,分為高峰期、平常期和低谷期。下面就A、B停車場在不同時期使用的管理人員統(tǒng)計數量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A、B停車場的管理人員在停車場三個時期的人數相差不大。但是在高峰時期,A停車場減少車輛堵塞的方法是增加車場管理人員,用來引導車輛向不同的出口分流;B停車場是增加收費人員,減少收費等待時間。據統(tǒng)計收費人員每收取一筆費用的時間在15-25秒之間,而車主在出口停車場塞卡放行的時間在5-10秒之間。B停車場高峰時期增加收費人員,可以明顯減少車場內車輛的等待時間;而A停車場的收費人數不變,增加停車場的管理人員,只是避免出現其中一個通道堵塞,其他通道空閑的情況,單位時間內收費的車輛數并沒有改變,在高峰時期車道上會有車輛堵塞的高峰時期,效果并不明顯。
2.4兩種收費模式下其他方面的對比
2.4.1 兩種收費模式建造費用上的比較:
兩種收費模式的停車場入口設備基本一致,但是在出口設備上就略有不同。中央收費的停車場出口不會有用于收費的崗亭,需在停車場每個出口票箱內增加收卡設備;中央收費的數量往往也是大于出口通道的數量;有時還要購買自助繳費設備。所以中央收費類型的停車場造價會比出口收費的停車場要高,特別是中央收費處較多時,費用也會有較大的攀升。
2.4.2 兩種收費模式下車場內車輛停放時間和收費金額對比
出口收費模式在收費時,計算的停車時間是車輛進入停車場到離開停車場之間的全部時間;中央收費模式收費時,計算的時間只是車輛進入停車場到車主繳費這一段的時間,為了讓車主能順利出場,停車場會根據自身大小設置15-30不等的車輛出場時間,這段時間將不會收取停車費用。所以在停車場內車輛停放數量類似,停車時間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出口收費模式下收取的停車費用會比中央收費模式多。
2.4.3 兩種收費模式對通道數量的影響
停車場的出入口通道上都會設置安全島,用來放置車場出入口的控制設備,避免出現意外后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安全島的寬度往往受到安全島上安裝設備的影響。出口收費使用的崗亭寬度大小在1米或以上,造成安全島的寬度也在1米以上;中央收費處的安全島上沒有崗亭,只有收卡的票箱和出入控制的閘機,安全島的寬度也在0.4-0.5米之間。兩者0.5米的差距往往可造成出入口的通道數量的差異。如下圖:
同樣都是6米的通道,出口模式只能設置一個通道,而中央收費模式可以設置成2個通道,使得單位時間內通車數量提供1倍以上。
2.4.4 兩種收費模式下車主的滿意度統(tǒng)計
我們在A、B停車場出口位置使用問答的方式,詢問車主在使用停車場的滿意度。其中在進出場時間、收費的便捷、車場服務的滿意度上B停車場都要高于A停車場,但也有車主抱怨B停車場先交費再出場的方式很不習慣,偶爾還會出現出場超時的車輛。
3.設計上停車場中央收費和出口收費的注意事項
停車場的收費功能是停車場出入口管理系統(tǒng)zui為重要的模塊之一,收費模式的選擇也直接關系到停車場啟用以后,能不能給車主帶來方便快捷,是否可以實現快速進出場,使車主滿意。
3.1收費模式的確認要根據停車場的類型決定
不同類型的停車場對收費模式的選擇不一樣,從上節(jié)兩種收費模式的對比可知,中央收費模式的優(yōu)勢在于單位時間內收取費用的車輛多,但對于月租卡采用自動刷卡進出的影響并不大,且中央收費停車場的造價會大于出口收費模式的停車場。因此對于業(yè)主卡占比例的住宅區(qū),建議設置出口收費模式;對于普通的辦公樓,車主大多是辦公樓的雇員,也建議使用出口收費模式;對于商業(yè)區(qū)、商場停車場,高峰時期車流量集中,且大所數為臨時繳費卡,建議使用中央收費模式;對于較大的公園、旅游區(qū),平時車輛較少,但是到了節(jié)假日車輛井噴,可能是平時的幾倍或幾十倍,可使用出口收費模式和中央收費模式相結合的方式,平時出口收費,中央收費到節(jié)假日才啟用。
3.2停車場的出口數量和車位數也是選擇收費模式重要參考條件
停車場出口數量和車位數的多少,也直接影響到收費模式的選擇。當出口數量較多,車位數少時,選擇出口收費模式;反之,選擇中央收費模式。對于商業(yè)區(qū),當車位數和出口通道數量之比小于100時,可使用出口收費模式;大于100時,建議使用中央收費模式;大于300時,在使用中央收費的同時建議在車主行走通道增加自助繳費設備。
3.3其他注意事項
a.停車場出入口盡量不要設在較大坡道的中間,避免車輛出現溜坡的情況出現。
b.出口收費崗亭盡量設在直道內,后面要有2-3輛車的緩沖區(qū)域,避免收費崗亭堵塞,影響到停車場內車輛
的通行。
c.為保證停車卡和車輛的一致性,出口收費模式下建議在車輛收費時,能夠彈出車輛進、出場的圖片,由收
費員進行人工判斷進出場車輛是否一致;中央收費模式下建議使用車牌自動對比功能,自動對比進出車輛
的車牌,當車牌不一致時,由人工對車輛進出場圖片進行辨識,決定是否放車輛出場。
d.中央收費處的出口附近要設置1-2個臨時車輛應急停車位,用于停放車輛超時或沒有繳費的車輛。
e.中央收費位置盡量設置在車主取車可以經過的地方,車主繳費取車后即可以出場。避免出現車主取車后,
還要開車到中央收費處,停車繳費再上車出場的情況,這樣收費處附近的車道很容易堵塞,從而影響到車
場內其他車輛的通行。
f.合理分布中央收費處的數量和位置,保證車主在繳費15-30分鐘后即可離場。如果設置車輛出場的時間過
長,將影響到停車場的收入。
g.合理布置自助繳費設備,可以節(jié)省停車場運營的人力成本。
4.停車場使用中央收費模式下易出現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近幾年,使用中央收費模式的停車場數量逐年增加,對于使用后的效果也褒貶不一。下面我們就中央收費模式下常見的問題和對策總結如下。
4.1出口通道出現未繳費車輛的應對方案
在停車場出口收費固有的思想下,有的車主經常會忘記繳費,開車到出口通道時才發(fā)現沒人收費。停車場在使用中央收費模式1-2年后還是會有這樣的問題不斷出現,是中央收費模式停車場的主要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停車場要加大宣傳中央收費是先繳費再出場的模式。在車輛的主要進、出場口、車場內主要通道、停車卡上、通往停車場人行通道上都要有先交費再出場的提示。車場高峰時期,可以在通往出口的主要道路上設置停車場管理人員,對過往車輛進行提醒。
在出口通道發(fā)現未繳費車輛時,可以叫車輛倒回收費處收完停車費后再出場;高峰事情,車流量往往很大,這時可以叫未繳費車輛停在附近的應急車位,由司車主去繳費后再出場。也可以在出口通道旁安放自助繳費機或人工使用手持繳費設備,不到特殊時期不推薦這樣做,使用這些繳費設備后,會使車主誤認為出口也可以收費,造成不去中央收費處繳費的思想。
4.2出口通道車輛出場時間超時的應對方案
出口車輛出場時間超時,導致產生停車費用,不能自動收卡出場,需要補交費用后才能出場。通常狀態(tài)下停車場會設置充足的出場時間,一般出現超時是由于車主繳費后沒有立即取車離場產生延誤,或者出現出口通道堵塞。對于*種情況要堅決讓車主返回收費處補交,第二種可使用手持機現場收費,安撫車主;對于堵塞時間超過15分鐘停車場應免收超時部分金額。
4.3停車場卡片遺失的應對方案
停車場臨時卡片的遺失不可避免,通常遺失率為停放車輛的千分之一。一旦出現卡片遺失,查找車輛的流程通常是詢問車主進場的大概時間,然后再查找時間內進場拍的車輛圖片,不但耗時還影響其他車主的繳費。建議在車場中央收費內設置一個專門處理問題卡片的工作站,由停車場繳費的領班負責,平時可用來監(jiān)控各個出入口的圖像。
也可以使用停車場車牌識別功能。通過入口攝像機對車輛拍照后,對圖片經過分析處理后,得到車牌號,記入停車場管理系統(tǒng),現停車場車牌識別率在85-95%之間。當有車輛遺失卡片后,可以直接在停車場軟件上輸入車牌進行查找,效率可提高2/3以上。
4.4慎重選擇中央收費處的位置并設置合理數量
中央收費處的位置不但要設在通往停車場的主要人行通道,還要盡可能均勻分布到停車場內,減少車主的尋車時間。中央收費的選取不要設在狹小的電梯廳內,根據收費處內收費點的數量合理設計中央收費的面積。
中央收費處的數量要依據車場內的車位數來確定。當中央收費處數量設置較多時,會來帶車場運營成本的提高;當數量較少,又不能滿足車主繳費的需求。通過項目實施經驗,建議車位數和中央收費處的比率在200-300之間。
4.5合理使用停車場輔助收費設備,節(jié)省日常運營成本
目前,停車場輔助收費設備主要有自助繳費終端和手持移動繳費終端兩種。自助繳費終端也叫自動繳費機,一般占地面積在0.5平方左右,可放置在電梯廳、服務臺旁邊,方便車主自行繳費。手持移動繳費終端也叫手持繳費機,一般手機大小,攜帶方便;它可以在線或離線狀態(tài)下收取停車費用(具體與使用停車場系統(tǒng)有關),常用于停車場中央收費處模式下,出口的臨時收費。使用停車場輔助收費設備不但能節(jié)省運營成本,還能擴展收費處數量,分流中央收費處的繳費車主,極大的方便了車主繳費,減少繳費時間。
5.結論
合理設置停車場的收費模式,能極大方便車主的繳費,縮短繳費時間,提高停車場的利用率,防止拒繳停車費事件發(fā)生,從而提高停車場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